在嘉靖早年間,日本發生了一件影響深遠的事件:大內義興的家臣三島清右衛門發現了石見銀礦,這是一個可以開采四百多年的超級大銀礦。
這儲量驚人的銀礦令到日本迅速成為產銀大國,特別是他們后來從大明得到了“灰吹法”煉銀技術,從此銀礦的產量突飛猛進。
日本大內義興家被天上掉下的餡餅砸中,已然成為日本最有錢的家族。只是這白銀并不能當飯吃,他們面臨的問題不是賺錢,而是如何將白銀換來所需的東西。
他們最理想的貿易對象自然是手工業站在世界頂端的大明,只是兩國早已經斷了朝貢的往來,而汪直被殺令到兩國的貿易往來降到低點。
雖然有著一些零星的海星和葡萄牙人,但所運來的貨物終究有限,加之他們所花費的價格遠遠高于大明的市場價。
正是如此,他們選擇了朝鮮作為交易的對象。嘉靖十七年大內氏遣使帶來白銀5000余兩到朝鮮買得布匹,采用強硬的方式完成了交易,此后陸續前往朝鮮買布等物。
在最初的時候,朝鮮其實并不愿意從事這種交易,畢竟他們國內的硬通貨是五升布,民眾對白銀并不買賬。
不過隨著這些白銀能到大明換來更優質的貨物,他們漸漸樂意于接受這種模式,甚至有朝鮮官員主動接觸大內義興家。
雖然大內義興家在戰亂中失敗,已經退出了戰國的舞臺,但毛利氏全盤接收原大內家的領地,亦是接收了石見銀礦,這種貿易卻是維持了下來。
漸漸地,朝鮮扮演貿易中間商的角色。他們拿著日本白銀從大明換得貨物,又轉手給日本毛利家,從中獲取一些利益。
當然,由于受到大明朝貢次數所限,這種模式的貿易并不算過于頻繁,他們每趟能運回朝鮮的貨物終究有限。
陳寔此次前來大明,雖然名義是給嘉靖進貢,但實質是為了從京城采購貨物跟日本的毛利氏進行貿易。
這種事情說大不大,說小亦是不小。不過一旦捅了開來,那么朝鮮今后恐怕很難在京城繼續采購,甚至會背負一個“通倭”的罪名。
林晧然一直通過聯合商團收集情報,自然是洞察到這一個秘密,之所以將問題在這里說,確實是沒有打算撕破臉。
終究而言,這個事情對大明并沒有造成什么損失,更多還是想要做到利益的最大化,從這個潛藏在迷霧中的貿易謀取更多的利益。
林晧然望向忐忑不安的陳寔,用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口吻說道:“你們弄到的那把燧發槍就別帶回去了,這種火銃是我大明最新私密研制的殺器,私自帶離境是等同于叛國!咱們兩國歷來友好往來,切不可因這種事情而生事端!”
陳寔的額頭當即滲出了汗珠子,在他侄子從黑市興匆匆弄來那把神奇的鳥銃之時,他便知道這個火銃的來頭不小,當時就覺得此物會帶來麻煩。
現在聽著林晧然突然提及這個火銃,深知對方將他們的一舉一動都看在眼里,而那種神奇的火銃確實是他們不能碰的東西。
陳寔艱難地咽了咽吐沫,顯得尷尬地拱手道:“那……燧發槍是節下的親侄偶得,并不曉得是大明的禁品,回頭我便令人交還給大人,絕對不會偷偷帶回國內,亦請大人不能將此事告知大明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