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從京城到南京,他已然是離開了那個明槍暗箭的朝堂,卻不曾想這里更加的兇險。這徐黨為了排除異己,卻是什么卑劣的手段都用上了。
“徐大人此乃謀國之言也!”李庭竹朝著徐陟豎起大拇指,顯得由衷地夸獎道。
只是臨淮侯李庭竹的奉承之言,并沒有得到其他官員的附和,甚至直接招來了白眼。
李庭竹的祖上李景隆有著開城放明成祖朱棣進城的軍功不假,但此等二面三刀的做派,已然還是令人不齒。
今日他能為功利而賣主求榮,他日倭人打到城下,恐怕亦會打開城門迎接倭人入城,故而很多官員都選擇跟李庭竹這位侯爺劃清界限。
李遂知道徐陟背后站著的是當朝首輔,卻是微笑著說道:“那便如徐寺卿所言,此事便就此向朝廷上疏,亦望徐大人能夠跟元輔大人說清這里事情的始末!”
“下官自當如此,一定將事情原原本本匯報于皇上!”徐陟迎著李遂的目光,顯得高興地拱手道。
李遂卻是發出一聲長嘆,顯得心灰意冷地道:“此事過后,我亦是無顏在留在這南京兵部尚書的位置上,且年事已高,亦得向朝廷遞交辭呈、告老還鄉了!”
咦?
在聽到這個話的時候,徐鵬舉和李庭竹頗為意外地扭頭望向了李遂,卻是沒有想到李遂竟然生起了告老還鄉的心意。
朱衡和葛守禮則是默默地交流了一下眼色,同樣是混跡官場幾十年的老油條,卻是一眼窺破了李遂的小心思。
“李尚書,此言不妥!若非是你坐鎮,此次南京城怕已經亂了,是你為南京百姓避免了一場禍事!既然你立下如此的大功,皇上和首輔大人自然要更加重用于你才是!”陳陟顯得一本正經地說道。
“此次老夫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即可!”李遂聽到這個保證,心里則是一種舒暢,卻顯得謙虛地回應道。
雖然他今年已經六十出頭,但在時下的官場并不算離譜。不說前首輔嚴嵩做到八十四歲才退休,且他比當今首輔徐階還要年輕一歲,卻有什么理由今年便告老還鄉。
官場是一個很講究悟性的地方,堂下的官員有人已然是從中看到了“交易”,有人僅僅是看到了陳陟對陳遂的挽留。
在大明朝做官,已然是講究天賦,而林晧然能夠爬得這么高,卻不僅是他有著后世的學識,跟他本身的悟性亦是分不開。
正是這時,門外突然傳來一陣動靜。
“寧侍郎回來了!”
一行人從外面走了進來,堂下的官員和將領紛紛轉過身子望過去,有人見到進來的人中竟然有著兵部職方郎中寧江,當即脫口而出地欣喜道。
議事堂中的眾大佬自然是穩坐在椅子上,不過聽到寧江回來,心里還是涌起了一份期待。卻是不知道寧江此次出去,將犒銀砍了多少,是十萬兩還是二十萬兩?
兵部尚書李遂、魏國公徐鵬舉和臨淮侯李庭竹看到寧江先是一喜,但再看到他身邊另一個人的時候,卻是如同見到鬼般地瞪起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