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他們心里亦是清楚,他們固然出了不少力氣,但全是在林晧然的總攬全局下完成的,林晧然才是那個做成這些事情的頭號功臣。
哪怕崇文門征稅十萬兩的壯舉,表面上是油鹽不進的戶部云南司主事海瑞的功勞,但沒有林晧然的安排和頂著壓力,一個舉人出身的主事又怎么可能真攔得住那些關系戶。
林晧然深知收賣人心的重要性,顯得目光坦誠地繼續道:“本官雖然離開戶部,然戶部事關大明的基石,諸君切不可懈怠也。戶部經手錢糧,不僅要諸君潔身自好,更要諸君認真盡責地做好份內之事!戶部錢糧無憂,則大明無憂,而百姓亦能安居樂業,這才是大平盛世之道也。在此卸任之致,本官與諸君共勉:今后仍專注于實務,為國謀利,為民造富,不負圣恩!”
說到最后,他又是深深地施予一禮,將為民做事的理念向著這幫官員進行灌輸,亦是網羅更多的官員加入改革派的陣營中。
“同勉!”
馬森及十三司官員聽著林晧然的這番話,卻是再度深深地被這位品格高尚的老尚書所折服,便是對著林晧然進行回禮附和道。
大家都是讀圣賢書入仕為官之人,從小都免不得有一個為國為民做事的志向。雖然現在朝堂多是攀炎附勢,當朝的首輔徐階更是出了名的不做實事,但林晧然宛如這個黑暗官場的一盞明燈般。
卻不僅是這院中的三百多名官吏,一直蹲在外面墻腳的官員亦是為之一嘆,已然佩服著這位新閣老的崇高品德。
隨著這些官員離開,關于林晧然升遷的消息亦是從這里迅速地擴散出去。
吏部衙門,左侍郎衙署。
身穿三品官服的高拱在堂中來回走動,顯得很著急的模樣。
毛愷靜坐在旁邊喝茶,心里亦是微微的緊張。如果林晧然沒有傳聞那般調任兵部尚書,那么高拱便沒有機會謀取戶部尚書,而他自然無緣于吏部左侍郎。
官場便是如此,只有前面的人動了,他們才有機會往前一步。就像徐階一般,足足在次輔的位置等待了十年,才有機會成為首輔。
仆人氣喘吁吁地跑了進來,只是剛剛一路跑得太快,一時間竟然換不上氣了。
高拱見狀,并不理會仆人的狀況,而是急切地上前詢問道:“林若愚是不是真的調任兵部尚書了?”
“是……是調任兵部尚書了,但……”仆人急忙進行進點回應,只是過于口干舌燥,并不能一口氣將話說完。
毛愷已然顧不得強裝鎮定,卻是急忙地追問道:“還有什么?莫非林若愚還保留戶部尚書的職位不成?”
對他們兩個人而言,最壞的情況莫過于林晧然身兼兩職,那么他跟高拱都只能乖乖地留在當前的位置上。
仆人聽到這話,當即堅定地搖了搖頭。
高拱聽到這答案,不由得暗暗地松了一口氣。只要林晧然將位置讓出來,那么他便能謀取戶部尚書的位置,甚至對林晧然進行“彎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