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僅不能參與到具體的政務決策,甚至一點都影響不了徐階的決策,這個內閣其實還是由徐階一個人說了算。
在清楚這個事實后,他并不打算在內閣這里浪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而是想要先將精力放到兵部那里。不僅要拔除楊博的勢力,而且還要打上自己的烙印,更要將對蒙古的戰略由守轉攻。
由于是夏季的關系,雖然時間還尚早,但宮門前的廣場已經顯得火辣辣的模樣。
林福等人一直在這里等候,當看到林晧然出來的時候,當即便領著轎子迎了上去。卻不用林晧然說話,便知道林晧然此行是要前往兵部衙門。
兵部衙門,坐落在東長安街邊上,坐東朝西,跟戶部衙門僅隔著一條巷子,而南邊跟著工部衙門相連,再過去則是鴻臚寺衙門、欽天監衙門和太醫院衙門。
實質上,林晧然并不是閣臣兼兵部尚書第一人。
早在永樂時期開始,隨著內閣建制,兵部尚書往往被閣臣所兼任。當然,那個時候的閣臣普遍權力并不大。
仁宗時期,閣臣楊士奇兼任兵部尚書,同食三份俸祿(內閣、翰林院、兵部),算是閣臣兼任兵部尚書的經典例子。
正是如此,林晧然以閣臣的身份兼任兵部尚書并不算多見,但亦不是什么打破常規的事情。
兵部下轄四個職司,分別是武選、職方、車駕、武庫四清吏司,又統領司務廳、會同館和大通關三個衙門。
在這四個職司中,卻是以武選和職方最為重要。
武選清吏司,掌衛所土官選授、升調、襲替和功賞之事,主要是針對于武官的人事權;職方清吏司負責輿圖、軍制、城隍(城池)、鎮戍、簡練和征討之事,主要是管理國家的版圖和疆域。
換而言之,武選掌管人事,職方則是總攬軍政。
車駕清吏司,掌全國的馬政及驛傳等事務,主要是信息的傳遞工作;武庫清吏司,掌全國的兵籍、軍器及武科考舉之事。
相對于前兩個職司,車駕和武庫則是顯得比較清閑和邊緣。
上午的陽光從衙門后面照來,令到這個衙門顯得逆光,院中卻是透著一份懶散的氛圍。
隨著兵部尚書楊博調任吏部,而兵部左侍郎鮑象賢閑住在家,兵部右侍郎并不在本部,整個兵部衙門可謂是群龍無首。
“張兄,提前恭喜了!”
“別亂說,事還不一定呢!”
“呵呵……你說別謙虛了,昨晚老上司可是獨獨表揚了你呢!”
……
幾個兵部的官員來到了食堂處,似乎還沉浸在昨晚的歡快中般,卻是對著一個顯得年成持重的官員進行了道賀。
楊博在擔任兵部尚書這么多年,加之徐階并不插手兵部的事情,令到這里絕大多數官員身上都打上了楊博的烙印。
現在楊博到了吏部尚書,以楊博的歷來用人唯親的做法,他們兵部很多人都會提到提拔,而一些拔尖的官員則是有很大的機會到吏部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