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晧然輕輕地點了點頭,便是一起朝著城門洞走進去,對于隆慶的懶散其實早已經有所了判斷。
只是他的結論并不是來自于隆慶的免朝,而是在隆慶的寬仁下,卻是體現出他對大明的政事的漠不關心。
如果是一個勵精圖治的明君,那么他縱使是寬仁,亦會積極地參與到政事之中。就如同泡妞,卻是沒有道理等著妞過來泡的道理。
從最初敲定嘉靖的廟號和謚號,再到《登極詔》的擬定,然后是是如何貫徹嘉靖遺詔的內容,甚至對如何治罪王金等道士,隆慶一直表現出漠不關心的態度,很多事情都是徐階和高拱在推動和處理。
隆慶皇帝的這個反應說得好聽自然是“納言進諫”,但實則是一種變相的懶散,將所有的政事一鼓腦地推給下面的大臣處理。
不得不說,雖然隆慶得到了最正統的儒家教育,但他嘉靖不僅沒有做好一個父親,亦沒有做好培養繼任者的義務。
若是隆慶是一個被父皇所提防的親王,這種散漫的表現無疑是明智的,但作為大明皇帝明顯就不太合格了。
正是如此,現在的隆慶帝或許是一個寬仁的君主,但恐怕并不是一個明君,起碼他當下沒有真正將百姓裝進進心里。
隨著嘉靖去世,大明的權力中心已然重新回到紫禁城,而內閣自然是搬離西苑,回到了內閣原來的地方。
徐階和李春芳在前,高拱、郭樸和林晧然在后,一行五人走進午門,來到了位于午門和奉天門間的那一片開闊地帶。
走到了金水橋前,他們并沒有繼續朝著前面的奉天門而去,而是轉向東邊的會極門。
與此同時,胡應嘉等六道廊屬官亦是跟隨進來,先是朝著五位閣臣的身影施予一禮,這才轉向西邊的的歸極門。
會極門,即嘉靖初年發生血案的左順門,這門邊建有一座耳房,安排著專門的人員在此收取官員上呈的奏疏。
會極門后面,則是皇城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皇家經筵的舉辦地方文華殿外,便是內閣的辦公場所文淵閣。
古代藏書一般建在臨近水邊,文淵閣肩負著皇家藏書的重擔,亦是采用有別于紫禁城其他屋頂的黑色琉璃瓦。
文淵閣位于金水河的北岸,故而一行人還要經過一座漢白玉的金水橋,然后便是來到毗鄰金水河的文淵閣。
文淵閣是仿南京文淵閣所建,原是一個皇家藏書之所,只是隨著內閣制度的建立,這里已經淪為閣臣的辦公之所。
在正廳供奉著孔子像,兩側是內閣的六間官舍,閣樓上則是包括《永樂大典》在內的藏書,閣前有東西兩排供司值房、中書舍人和閣吏的辦公之所。
這里的構造跟無逸殿有所相似,只是地方無疑要舒服和寬敞很多。
五位閣臣直接來到正廳處,先是對孔圣人進行了祭拜,而后則是在旁邊的茶廳坐下,跟往常一般在這里議事。
“天子如今懶政,我等身為閣臣自然是義不容辭進行勸諫,諸位以為如何?”徐階端起剛剛送上的茶盞,便是拋出話頭道。
林晧然和郭樸不由得交換了一下眼色,心想:剛剛在外面的時候,你可不是這樣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