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雙雙轉身望了木愔璃一眼,沉吟道“木道友的機緣,不在宗門之內。否則縱然竭其緣而盡其勢,亦難以企及今日之境界。”
木愔璃并未否認,淡然頷首道“林道友所見無誤。”
林雙雙穎悟圓滿之上的玄關雖然較木愔璃稍晚,但天時地利人和兼備,各項條件都在木愔璃之上。
原陸宗本已完道,故而她修行中便省去了“擬作完道之實”的這一步驟;再加上法門推演,水到渠成,又有不止一位道境大能指點。木愔璃唯一可堪倚仗者,便是越衡宗的完道之業。若此功業為她做成,或有可能與自己分庭抗禮。
但越衡完道之功果,已然為歸無咎完成。
當年三十六子圖初現世時,林雙雙排名便在木愔璃之前,如今又勘破一重境界,若不出意外,雙方差距本當愈來愈大;不意卻反而被木愔璃追平了。
事實上,若是木愔璃兩件補足神通的寶物斷成兩截,未能融合歸一,的是要較林雙雙遜色一籌。
林雙雙轉身與魏清綺對視,卻是輕輕一嘆息,道“魏道友根基之雄厚,亦在九宗先賢之上。若是無有歸道友和軒轅道友,魏道友當是打破極限的人物。較之木道友,你所達到的層次,更加出乎我的預料。”
在林雙雙心目中,魏清綺似較她略高,這一點林雙雙早有心理準備。但是以這絲弦形象譬喻,她原擬魏清綺只是較她的均值高出數寸,至多一尺;沒想到魏清綺卻達到了極高的高度,距離林雙雙“動線”的波峰亦僅僅低了三寸。
魏清綺平靜道“那又如何至少此時此刻,林道友在我之上。”
方才林雙雙言及歸無咎、軒轅懷。
許多人心中一動,便十分好奇的往二人處望去。
但是二人雖在林雙雙氣域所及的范圍內,面前卻是空空蕩蕩,皆看不見“絲線”之形。
這絲線之象,乃是林雙雙破境之后的獨到妙旨。
從前之林雙雙,拈花易醉,落葉傷情。隨本人之喜怒哀樂,情緒變遷,功行戰力忽高忽低,搖擺不定。而窺見萬人萬象成功破境之后,其所倚者,乃是一方世界的升降浮沉,代謝變遷。
高下之勢,不再是隨波逐流,而是混世變遷,宛若脈搏胎息。
穩定,持續,而有節律。
毫無疑問,這線條所處方位之高下,便代表著每人功行之強弱。
只是其余人的最佳狀態,都是一以貫之的直線;而林雙雙卻是一條高低起伏、周而復始的曲線,仿佛月之盈虧。以彰顯此法之時為,隨時而動,功行漸漲。到二百五十年后達到頂點,然后漸次回落,五百年后達到均值;再過二百五十年達到最低點后逐漸回升,最終一千年整,構成一個完整的輪回,如此周而復始。
如此明牌現世,敵手有可趁之機,但你自己亦可抓緊于自己的強勢期有所利用,雙方各有利弊。
譬如從原點開始計,面對一位與自己均值相若的敵手如木愔璃,林雙雙前五百年在木愔璃之上;后五百年在木愔璃之下。
但林雙雙還有一個獨特的好處。
那就是畢身唯有一次的“撥動齒輪”的機會,仿佛木工機械、渾天輿圖的“校準”。
利用這一機會,你可以進退千年之間,將自己“安置”在一個輪回中任意一點
自然,若無意外,這個機會一旦動用,必然是調整至最高點無疑。
誠如東方掌門所言。這一手段的最佳用途,便是藏而不出,引而不發。只要這個手段存在,旁人均知你隨時可臻至“波峰”的位置,那么估算戰力只能取其最高值,林雙雙的威懾力,還要在魏清綺之上。
尤其是這次機會若是保留至道境之后,幾乎是一家宗門絕強的底蘊。
林雙雙身懷此法,琉璃天上,進可以挑戰歸無咎,為軒轅懷做一線助力;退可以鐵索橫江,鎖定第三之位。
林雙雙道“如何出陣,還請三位議定。”
杜念莎斷然道“力爭三寸,更有何話可言。”
木愔璃續道“正當如此。我與杜師姐盡力而為,最終勝負,便拜托于清綺師姐了。”
二人之意見,十分明晰。
若是魏清綺和林雙雙的“波峰”極限相去甚遠,那么她們也不為勉強為之。畢竟三人對于歸無咎,自是絕對的信任。但魏清綺道行極深,較之林雙雙千年中的最強狀態亦只有三寸之差。
那么木、杜二人爭取先對林雙雙構成消耗,再由魏清綺決勝一戰,也是不可放過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