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見他身軀一陣幻化,似乎有四重異象遠遠遁來,一步千里。三息之后凝成實體,赫然是四個“軒轅懷”身軀,和他一分為五之時的形象完全一致。
若換做旁人,此時勢必壓力陡增,以為軒轅懷動用秘法,將分散至其余四界的四道分身暫時搬運過來。
歸無咎卻只是微微一笑,指尖一道青絲如電,已然刺中從右至左第二個“軒轅懷”的眉心。
四個“軒轅懷”一同崩散,化作四團清氣。
但歸無咎猶不放過,那一道青絲之中又顯化劍形,劫力一散,將那四道氣機也一度泯滅。
此“幻劍”之法也。
盡管真正交手之后,旁人自然能察覺那四道軒轅懷分身并非實體,但只要被幻劍欺騙了一瞬,自然有無法回避的弊端。
第四招間不容發。
軒轅懷指尖劍氣疾刺于天。
青天之上,群星璀璨,忽然大放光明,且有搖搖欲墜之勢。
須臾之后,每一刻星辰之上都有千萬道實體劍光猶如雨點一般落下。
須知那星辰之數何止千萬,兩兩結合,儼然是劍雨紛呈,無窮無盡。且那“劍雨”并不是如真正的雨水那般方向一致,而是各自東西南北,縱橫相交。
最為極限的甚至與地面接行,斜斜切了下來,倒像是迎面刺來的敵人一樣。
不止如此,那劍光若是相交,自然而然又生出新的剛柔變化,步步累加,以至于無窮無盡。
這已然是真正“推演大道”的具現化,相當于寧素塵“感天應人”更進一步之后的理想形態。若教她看見當前這一招,勢必歡喜不盡,對她下一步的道術推演有著莫大的好處。
此乃“化劍”一脈。
但歸無咎對付此劍,卻反而較先前三劍更為容易。五指仿佛撥動琴弦,無盡如微塵一般細密的劍氣從指間彈出,將那細密劍雨一一化盡。
甚至其中附著的“空蘊念劍”消殺之力,也同樣分化萬千,一一附著而無逸漏。
軒轅懷心中一凝。
他自然不認為單單是化劍的精義便能取勝。此著的真正用意在于化解歸無咎的空蘊念劍殺力,拉長戰線。但是卻并未成功。
下一劍從正中刺來,若有如無。
這可不是當初劍形和人形相隔變化之“若有若無”,又或者是劍意是否可以感知的區別,而是在同一個瞬間,令人生出軒轅懷“發出了這一劍”和“并未出劍”兩種相互矛盾的念頭。
這是心劍一脈。
歸無咎似乎出手抵擋了;又似乎并未出手抵擋。
但那忽然如鏡面破碎的平靜感說明了一切。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輕松化解。
第六劍,軒轅懷所用是殺劍一道的精義;第七劍則是天劍。
看來,軒轅懷是將辰陽八劍依次施展。
歸無咎依舊是不以為意,應對的極為輕松。
反正每一劍他都以消耗戰的法子反攻回去,而不僅僅限于拆招。所以此戰將會以不可阻遏的態勢走向終點,到了雙方法力都消耗得七七八八,就是決勝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