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在二人相識于成道之前,甚或有血脈聯系,自然相知極詳。入道之后一分一合,重定道緣,卻能夠不受“先知生辰”的影響。但這種情形極為罕見,因為若是一人修煉到近道之境、等候三問破關的程度,其成道之前的故交,只怕都成為一抔黃土了。
唯有歸無咎與未衷如此奇遇,方能得見。
那一指點中未衷額頭,二人立刻締結了玄妙難測的聯系。
道統相傳,推此及彼。
歸無咎道“你我當往海外覓一座名山,成大神通。功成之日,對于菡貞你也有莫大好處。”
未衷一點頭,上前一步又立刻止步,若有所思道“正當如此。只是有兩位道友,小妹還要助他們一助。”
歸無咎神意一散,立刻了然。頷首道“也好。”
遁光一起。
周遭齊梁等人一同下拜恭送。
此時季札、扶蒼及楚秀實、丁紫岱等人,皆在茂名山中。
在歸無咎和品約角力之時,季札和扶蒼也面臨一場決斷。
雖然杜絕了“抱憾而歸”的可能,二人都是心中有底。但是峰回路轉和得之不喜之間,終究還是有差別的。
二人略一揣摩,以為定位的關鍵在楚秀實身上。
在個性抱負奇特的楚秀實這里,這兩句話皆是有解若是他一意不允,百般勸說也無用,最終忽然回心轉意,可以說是峰回路轉;但此事也有另外一解,將二位上真耐心消磨殆盡,最終就算成了,似乎說是得之而不喜也說得通。
楚秀實占據了一個考評,丁紫岱自然占據了另外一個。
由于季札二人之于楚秀實、丁紫岱注定是不爭不搶,一人一個。索性扶蒼索性點明來意,將丁紫岱也帶到了楚秀實一貫修行的茂名山上,四人聚而觀之。
這也是對于緣法的一種“攪動”。
審辨良久之后,季札、扶蒼二人,都是堅持了最初的選擇,扶蒼中意于楚秀實,季札中意于丁紫岱。
可是二人都各自遇到了難題。
楚秀實依舊是心意不改,立志獨自修道。
其實他也是松了口的,若是成為近道大能的授業弟子,得傳道業、指點修行,亦無不可;但唯獨不愿意做那“問道三玄”的關門弟子。
扶蒼開示良久,依舊無果。
而丁紫岱卻無這般志趣,季札提起收徒之念,他便欣然相從。
可是即將締結因緣之時,丁紫岱卻提出了一點他的修行之道,似乎持定了唯有通過那獨特的“武學”之路,方能上進。其余道術神通,于他皆是無緣,不知上真能否解之。
季札一聽,心中不以為意,只道是丁紫岱既往所見道術過于淺陋的緣故。當即點化一道高深法訣,欲與丁紫岱作心印之傳。
但一試之下,結果卻令季札心中涼了半截
丁紫岱得聞其法,竟如風過茂林,而樹葉紋絲不動。
法訣不能習得,神通自然也不能習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