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之間,立刻有一人上來相迎。正是牽線搭橋、邀請歸無咎來到此地的時廣南。
時廣南望見歸無咎,又是驚喜,又是感慨,道“季札道友等四人十年磨劍,遇見歸道友后終于時機成熟,出手尋覓有緣。時某本以為歸道友等四人已各自成功,此時遁入山林之中,經營那破境機緣。不意竟重返此地。你我雖相交未深,但時某人的確沒有想到還有再見之日。”
歸無咎微微一笑,道“經營破境機緣,也未必要尋深山老林。道友你太華島,豈不是一處福地”
時廣南目光一動,這才注意到歸無咎身后的未衷,訝然道“這是”
歸無咎頷首道“正是。”
時廣南一拱手,深深道“恭喜道友。”
打量之下,時廣南心中暗暗感慨。
問道三玄所擇之關門弟子,通常以入道未深的筑基、金丹修士為主。尚未入道點化者或功行已臻至元嬰境者,都是極少數。一者氣機未凝,一者心性已定,各有各的難處。
而眼前歸無咎所擇的弟子,分明已有了元嬰境界。
歸無咎神氣一感,此島嶼內外,分明只有時廣南一人。
一問之下,才知楊顛等二人測度之下,以為重設禁陣雖然不難,但島嶼中的氣脈與往日不同。所謂窮則思變,此時都各自搬去此間以四萬七千里外的某一座島嶼中。
歸無咎與時廣南商量已定,此太華島一分為二,那火山內外,劃為歸無咎的修持之地。將來若是在此成道,必不會空手而去。
時廣南自無不允。
他倒是不指望歸無咎給他留下什么遺澤。其實他是個生性疏懶之人,想要獨自重立禁陣,又嫌麻煩。破境飛升大業非同小可,歸無咎既以此地為根基,少不得要做精密布置,也不會繞過他去。
單是這一道好處,就令他十分滿意了。
用了七日時間將太華島內外重新布置完畢,歸無咎立刻與未衷將精神投入到“道法相傳”這一關。
且不說歸無咎深諳魔道四典,“明輪”之法的成型,不是無緣之水。單單他閱盡千萬法、重立道基的空蘊念劍法門,便是修習傳授任何道術的斬關利劍,無往不利。
任何道術在歸無咎手里,都能被他用自己的空蘊念劍理念拆分原始,再重新拼接成型塑造真容。等若用自己的方法轉譯了一遍。
都說“破境難圓”,此法若是功行稍遜之人為之,未免似是而非。哪怕是以九宗道術之奇,各自完道之后,也不能說都能夠憑借一家之法,將天下萬法轉譯殆盡。迄今為止,唯歸無咎的空蘊念劍和辰陽劍山道術,似可為之。
通俗言之,歸無咎傳授于未衷的,已不是“明輪”神通,而是此神通的孿生兄弟;只是這兄弟二人相貌完全相同,連一絲細節的差異也尋不出來。
歸無咎將所得法門筆之于書,得明輪書七卷。
未衷的資質,其實算不得最上乘,和紫薇大世界第一流嫡傳相比,其實還有不小的差距。但是其沿著“十二上玄經”修習至今,如今得遇歸無咎之“明輪”,就像是兩條注定要交匯的道途終于遇合。單單以契合而論,世間無人能超出其右。
故而修煉進境速度,竟是一日千里。
未衷也是暗暗驚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