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是那女子半觴;另一人是似隱隱和亢心站在一邊的北梁。
那“號通”陰森森的道“五數迎敵,已然是破例。”
虬髯老者意含征詢的道“引動陣力,試上一試。”
亢心面色兩變,終于道“也罷,只得如此了。”
虬髯老者傳出號令,那十座合圍的三十六人大陣,立刻發動。西南方位三座大陣,共計一百零八人,驀然真力一合,凝練成一道淺黃色光束,向著歸無咎刺來。
這一式,堂堂正正,并無任何花巧變化。
在亢心等人看來,歸無咎戰力提上的關鍵,便是如這如同日冕之象的巨“氣場”。此物若在,一切攻殺之力皆被它化去小半,構成一道弱敵之“領域”。如果有外力加了進來,縱然這法力層次不高,甚至有可能難以破防;但只要加速了歸無咎那的“消耗”,也算間接做了貢獻。
況且,五人合力,和方才以三對一之時不同。
這強大的空間阻滯之力,已然能夠對歸無咎造成干擾,確保陣力命中。
所謂“緩慢呆板”也是以道境層次的眼力評價。
其實以目力觀之,那陣力來得極快,黃芒一閃,似乎能貫透蒼穹,立刻就要落在歸無咎身上。
豈知歸無咎的道術境界,已然到了萬法歸流、信手拈來的境界。環身的巨大日冕氣象,忽地凝成冰晶,既細且滑。那黃芒射來,卻并不是為“明輪”神通緩緩消耗,而是猛地一個轉彎,正中五人中的虬髯老者。
虬髯老者面色一紅,已然受傷。
此法是元初玄境中九大“明輪”變種中的一種,歸無咎只正對星辰遙遙感知過一回,此時使用出來,卻也大差不差。
雖然此“變種”法門正面防御力不若歸無咎的明輪正法,但用在恰當的時機,卻依舊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虬髯老者一傷,戰局立刻發生微妙變化。
歸無咎雖依舊不能扳成平手,但看起來明顯已有余裕,一時半刻間不可能被拿下。
亢心等四人,,面色疑難,只覺極為棘手。
因為他們畢竟非是真正的道境,動用“附身法”,時間不站在他們那邊。
亢心忽然面色一厲,道“不盡數出陣,不足以將此人拿下。圍困半個時辰,這代價不是你我所能承受的。”
號通、半觴二人,微微搖頭;但是這一回卻并不出言反駁。
就在此時,下方“天樞”庫中,有一人駕遁光直上,口中高呼道“不好八大秘藏禁制皆破,其中空空如也。不可令來人走脫了”
亢心等人,面色大變。
這一句話,像是顛倒天平的最后一只砝碼。
亢心不再遲疑,高聲喝道“睿宮,出來一齊拿下來人”
四五息之后,水潭之下又出得一人。
此人身量甚高,身形干瘦,年齒似乎較那虬髯老者還要大上不少。以修為根基而論,似乎和虬髯老者在伯仲之間,遜于亢心等四人。
上下左右,六人合圍。
龍族“附身法”的真正極限,竟是六人。
但歸無咎卻是眼前一亮。
直到此人出現,他神思目力之所見,方才煥然明白
這六人胸腹之間,皆有一顆三寸多高的小小綠樹。如玉之翠,緩緩搖曳。并且六樹之間,有一根暗紅色的絲線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