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這陣法以修修補補的形態呈現出來,卻是給與旁人推敲預防的機會,委實非顯道應元所愿;但是形格勢禁,又不得不為。
顯道道尊悠悠言道“如今規模已定,也不得不如此。”
應元道尊目光微動,道“回憶你我當初所立的那道法門,不知今日情形,算不算功成”
顯道道尊沉吟道“雖然不算完美,但無論如何也不能說是失敗。畢竟,一門足堪歷劫長存的道術,在紫薇大世界中深深扎根了。而后輩弟子中,也出得圓滿境界的人物。”
隱宗荀申雖然同樣做到這一層次,但他是體系化的吸收了九宗道術一部。
應元道尊喃喃道“大愿天門
大愿天門”
隨即一聲嘆息。
在紫薇大世界中,圣教仙道、應元道尊,以陰陽洞天之法和神道點化之法揚名。立下圣教,其勢迅猛擴張,威名極著。
但也有有識之士,以為顯道、應元二人是溺于所長,走上了歧途。
因為這兩位功行雖高,但并不能就說一定是本土道傳中前無古人、至高無上的存在;諸如第三道尊、第五道尊,又或堪為第五道尊勁敵的欒永人,未必就在顯道、應元之下;其之所以未曾留下如此規模的龐大勢力,非其不能,而是其成立道境之后精力皆在積累功行之上,火候一至,便飛升而去。
至于長久駐世、隨時可堪飛升的本領,其等也未必做不到。
但事實真相是,顯道、應元二人,并非是汲汲于世俗功業。二人成就道境未久后,一同參研道術,有一日相互參玄論道,感應天時緣法,悟出一門法訣大愿天門。
此法可以說是和陰陽洞天之法、神道傳承之法鼎足而三的秘法;只是從未顯露人前。
紫薇大世界中,得其道傳信眾,留下廣大深邃法門,長久不壞,對于兩人飛升之后的修行和道業累積,有絕大好處。
這才是其等長久經營的真正原因。
顯道道尊淡然道“最終,你我還是未能實現同去之愿。我還是先走一步。”
之所以如此之快的將“十二升霄陣”立下,就是為了保守圣教山門不失。此陣有真實道境五人,足堪成立。只要圣教再出一位道境,顯道道尊已有飛升而去之意。
因為如今所立之道術,在深度上是足夠了;廣度上雖然稍未及預期,但世上事終究沒有盡善盡美。
更重要的是,想要再度進取,希望已然不大。
而應元道尊,卻要花費更長時間修復道基,彌補前番損傷。這個過程,極有可能需要數萬年之久。
應元道尊默然道“你最終決定了么”
顯道道尊目光一斂,堅定不移的道“我意已決。”
就在此刻,話音一落之時,天上傳來轟隆一聲巨響。
驚雷聲起。
仿佛顯道道尊這四個字,觸動了什么莫名的玄機。
顯道、應元二人,同時目光凝結;其一身氣機,竟似有紊亂之象,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