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串次序,似慢實快,其實剎那功夫,便是一十二疊,等若是
十二道“二倍之力”藕斷絲連、乍分乍合的連續攻擊。說不上是疊擊猛攻,還是陣戰牽制。
其實論手段之深密緊湊,已遠遠勝過了當年第一次面臨九宗真君時的交手。
因為入陣之后,觀摩形勢,風青也快速做出了判斷。
雖然他自信自己依舊處于優勢,但有一點不得不提那就是這導致雙方戰力大大接近、小界內僅能容二倍之力的特性,他在外時并未甄別出來。風青自然不認為這是東方晚晴碰運氣趕上了,遇到如此對自己有利的條件。
若是其謀算已定,那顯然說明這所布之陣,對手較自己領會更深。
故而一出手便需加強壓力,將對方的手段試了出來。
面對如此攻勢,東方晚晴只把手一抬。
其右臂似有莫名顏色一動,旋即又如水落池中,終于無形。
旋即環繞東方晚晴周圍,似乎傳來莫名的竹葉震動之聲,撲朔迷離,清響錚錚。
和風青所施手段不同,東方晚晴的回擊之力,卻是七彩繽紛七種顏色的氣機猶如利劍,以直破曲,當面而來。
風青神情微凝,似乎感到有些意外
東方晚晴面對倍稱之力的手段,應對法門無非二道其一是如當年姜成鹿之示范,二身解對,正反交征。以九宗更高的道術層次,實際法力消耗并非增長一倍,而只是較施展倍稱之力者略多而已。
這一法門,當年姜成鹿便可支持甚久時間;如今若是經歷長久完善經營,有可能威力更進一層。
至于另一種手段,便是以倍稱之力對上倍稱之力了。
在風青的道判斷中,東方晚晴采用第二種手段的概率不高。
當年諸位道境挑戰化名“左一”的席樂榮之時,東方晚晴這一戰算是淺藏輒止,草草收場,和事先的精密布置不符。風青觀辨之下,大致猜測是東方晚晴本來掌握“倍稱之力”法門欲以此決勝,但是臨場發現縱然盡情施展也未必能夠的手,所以斷然放棄。
如此推斷,似乎其掌握的“倍稱之力”打法所用此術必然不多;再考慮到紫薇大世界寶材落實為法寶的承受能力,前后百余擊,大約是一個合理的數字。
可是東方晚晴卻偏偏采用了第二種手段以倍稱之力對倍稱之力
風青雙眸一凝,當機立斷。
若是因為對手出招超出自己判斷,他就疑神疑鬼、逡巡不敢出手,他也就枉為不知修持多少萬年的妖族飛升圣祖了。
風青左右雙手齊推。
依舊是方才的那道法門,此時雙手齊施,威力立刻增加了一倍。
其中奧妙還不至于此
風青對于自己方才那“二倍之力”的運用,已然迥異于當年攻伐九宗之時。雖然每一招都是獨立的,難以復合更多的花樣;但是二十四招聯合,卻是又一種可進可退、可虛可實的味道;在一鼓作氣強攻和若即若離、絲線纏繞二者之間進退自如。
而此時力量增加一倍,這已然不是“選擇”,而是“兼得”
對手選擇了正面對抗便沒有退路;若不能抵擋,立刻就會被蓄勢待發連綿無盡的外力絞殺纏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