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龍族大興、歷經無數紀元以來,如果不算龍族創立伊始的三個紀元,這還是第一次。
此法立下之瞬間,李云龍友盟三人,玉離子、御孤乘、席樂榮,動作也截然不同。
席樂榮卻是毫不遲疑,身軀輕輕一凝,光澤顯化。落在歸無咎目中,分明是其大小輕重發生了極微妙的變化,落定一數之中。
然后,他便徑直“穿墻”而過,和李云龍匯合
而玉離子、御孤乘,卻是目光一凝,旋即露出釋然之意。
很顯然,二人事先并不知曉其中的玄機。
李云龍泰然言道:“若是提前透底,我四人均知暗伏后手,敵手心意演化即魔門感知之法,非同小可,或許泄露玄機。”
“二位作壁上觀亦可,稍加阻攔亦可;等候我等逐一擊破,與你匯合。”
御孤乘原本眉頭稍凝,此時微微舒展。
大致情勢他也看明白了
李云龍所持秘法,是將整個空間切割成四道,歸無咎暫時不能自由流動;而自己卻掌握了越界之法。單單是二人配合層次的“唯我大乘經”,戰力遠超通常意義上的二人合力,卻是已經足以擊破單層明輪、擊敗一個獨立的歸無咎分身。
既然足夠,也就勿增變數。
如果四人都提前知曉了此戰埋藏著后手,的確可能給歸無咎感知的機會。
歸無咎凝望這十字墻壁,云淡風輕不改,且面上還多出一絲贊許和快意。
這困鎖之法甚是了得,竟然達到了束縛住“真幻間本身像”遁走之法的層次。
這是繼“虛境”之后,此戰中歸無咎見到的道術中甚是相得的一法。
其中道理,是深諳退步之實、以退為進的道理。若是自詡堅實不破,反而終有破法;與其如此,不若主動留下解法,或許能夠發揮更大的效用。
這“解法”,便是玄數推演之道。在某一個時刻,一道實體其輕重、大小恰好符合某一個“數”,那么便能自這墻壁中穿過;若是不合,便是天塹永隔。
其實李云龍所言,這機密唯有他與席樂榮分享,而未告知玉離子、御孤乘二人的原因,四人均知暗藏后手后,或泄露玄機,只是其一。
更重要的是,若僅僅是要玉離子二人稍加牽制,那臨時告知,也就足夠了;若是將“渡門”之法一并告知,四人合一界而戰,這“數”的泄露愈多,歸無咎的推演也就愈容易。
在那“十字巨壁”出現的一瞬,諸道尊、族主、妖王還不明白發生了何事;直到席樂榮與李云龍匯合,和歸無咎的一道分身劃歸同一個區間之內,而那三寶分身被單獨隔離,眾人才明白發生了何事。
恍惚之間,眾人立刻省悟
歸無咎似乎身在險境之中。
天發殺機,圖窮匕見。
因為初戰景象昭示明白,二人合力的“唯我大乘經”之法,亦足以對歸無咎的兩層明輪造成威脅,遑論單獨的分身
真流道境的交手,沒有看似精密繁復的布置;但是一旦發動,卻教人恍如隔世。
三息之后,李云龍、席樂榮合力一擊,“天鉞倒懸”之象,已然呈現出來
縱然以李云龍道心韌力,此時也不由深深吸了一口氣。
若是將歸無咎擊殺于此,那便是開天辟地所未有的功果,連他也稍有些心旌動搖。先前龍族所遇的危機,包括龍云之隕,也都算不得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