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四五十年一晃而過。
朱蘆海上,當年七十三人之數,經過激烈的拼殺,如今陡然正反顛倒,僅余三十七人。
而這亡去的三十六人之中,有心性毅力皆屬上乘卻飲恨而終的,也有碌碌無足稱道的,亦有凡庸之極不知為何能得此機緣的;良莠不齊,盡歸塵土。
此時此刻,滄溟大陸東南,人跡罕至的一片曠野,砂石裸露,不見飛鳥走獸,只隱約聞見水聲。觀其風貌,大約是大陸東南沿海、和朱蘆海相接的一片地域,但是此間止有連綿不近的淺灘,卻并無港口商埠,以至于人煙稀少。
有一人氣象凝肅,在這野地里快步前行。
雖然此人氣象硬朗,身形矯健,與當年人物似乎漸行漸遠;但是那標志性的、隱然發紅的鼻頭,依舊清楚的揭示了此人的身份辛衛英。
數十載之后,他果然是依舊存活于世。不但活的好好的,且逍遙于朱蘆海上,成立“長樂部”,隱然成為朱蘆海內外三大勢力之一。
說實話,辛衛英也搞不清楚,在數十年前,他明明還是一個藉藉無名的小人物,卻莫名其妙的成為眾矢之的。被哈密山當成“疑犯”追捕也就罷了;立下出海事業之后,海上許多成名已久的人物,對他似乎有一種莫名的敵意,輕則拒之門外,重則不止一次下手暗害之;以至于他先行低調潛伏、逐漸發展壯大、李代桃僵的方略,完全無法貫徹。
最終只得拳對拳,眼對眼,一招一式,一拳一腳,從無到有拉起隊伍,殺出一條血路來。
又走了一陣,來到一片蘆葦蕩中,辛衛英極警惕的四下環顧一眼,然后低聲道“袁兄何在”
四下寂寂然,沒有一絲回音。
此次出行,辛衛英是暗中接洽三大勢力中的另一家懸宵部二當家袁子英。
當年懸宵部幾乎一統整個朱蘆海,盛極之象為整個滄溟界域所未有;但是一切隨著虛牧胤的突然死亡戛然而止,所轄勢力也大大收縮,直至數載之后,方才穩住陣腳。
自三載以前辛衛英和袁子英漸漸有了接觸。此人言道,愿意投了過來,然后兩家合力,一舉擊殺懸宵部大當家紫商,將其麾下勢力兵不血刃的接收過來;如此,長樂部便將快速做大,有可能達到數十年前懸宵部的地位,甚至猶有過之。
辛衛英也曾仔細考慮過,這是否有可能是敵方陰謀;故而仔細斟酌考察了二三載,終于大致確定此事可信。
因那袁子英乃是三十余載之前加入懸宵部,憑借幾件特殊功勞扶搖直上,竟坐上了懸宵部二當家的位置。但是他畢竟資歷甚淺,非是懸宵部故人;若非懸宵部中幾位資歷手段均甚是高明的堂主凌斛、北月等不與其爭,他也坐不上這個位置。
非議之聲時而有之,更時常傳言有人要將他拉下馬來。
未見回訊,辛衛英心念一動,決意再等候半個時辰。
此行他也并非是真的孤身前來,其實得力的扈從也帶了八人。但是辛衛英以為,身居客地冒險嘗試,縱然將八人全數帶在身邊,也沒有太大用處,反而容易暴露。所以令這八人各自攜帶了傳訊手段,成一個弧形面遠遠散開,起到瞭望偵察之用。
一旦發現有什么不對的征兆,立刻傳訊過來。
約莫一炷香時間過去,辛衛英忽然感到腦門一熱
他的面色陡然嚴肅起來
數十年以來,他在成為“眾矢之的”、腹背受敵的險惡情形下,能夠奇跡般的走到今天,十有要倚仗一樁奇緣每到危機時刻,他往往“腦門一熱”,然后莫名發現自己整個人的境界似乎“升華”了;不但思考能力大大提升,判斷也變得
極為果斷精確。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進入了“天人之境”。
現在,這種感覺又來了
辛衛英動作凌厲果斷,絲毫不見遲疑,只見他猛地深吸一口氣,半身法相陡然成型,發出耀目光華。
更加難得的是,在自己的靈光法相并未完全成型的一瞬,他竟然已經先醞釀了攻擊。以至于二者之間沒有絲毫間隙,在目力看來,在法相生出之前,似乎這巨大的半身金人,已然做出了探臂攻擊的動作。
這一擊,狠狠落在一方正北方向礁石之下的地面。
旋即,一陣悶哼傳來。
砂石崩裂,一人修長人影,伴隨著他慢一步顯化出來的金光發現,向后一滾,右臂捂住肩頭。
其人相貌,是一個青發披肩的老者,面上皺紋猶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