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荊柯親自附身之后的戰力,哪怕是以一敵二,也不在話下;但是哈密山親傳道術確然有獨到之處,這兩人施展的種種手段,大有外間定元境修士所不能及的優長;再加上數件“祭寶”加持,竟一時之間打了個平手,耽擱了極長時日。
等荊柯摸清楚其道法路數,才最終將其斗敗了。
戰后荊柯暗中思量,哪怕自己說自己是辛衛英的友盟,也不至于此如此對方雖然依舊會對自己有所敵意,卻不會這樣毫無保留的交手。
這一場戲劇性的故事,其本質,就是那“糾正”或云“反動”之力的具象化。
荊柯沉吟良久。
破解之法,似乎唯有一道那就是心中把握好一個提前量;看著是朝著一個方向或“目標”前進,但是其實真正用意完全相反,最后在瞬息之間卻是忽然轉向,甚至可以形成本身的爆發力、那“反動之力”、其余干涉者的“業力”三者相合的景象,方能一舉突破這“歸零”的宿命。
荒海深處。
歸無咎遙遙觀之,數十載以來的局面演化,他終于有了新的發現。
昨日袁子英亡去之后,剩余的“得緣之人”減去近乎三分之二,僅剩三十六人。
這三十六人之中,殺傷最重的赫然是辛衛英,如今直接亡在他手上的人物,已有二十三人之多。
但是,真正的數字遠不止于此,還要大大超過
譬如北月、謝良均是亡于玉蟬,而玉蟬亡于辛衛英。所以在玉蟬眉心之無形“印記”為辛衛英所吸收之時,朔其根源,那一瞬間,可以算是四印聚合。
昨日東南荒野蘆葦蕩上那一戰之前,辛衛英“收集”的印之總數,已然達到了四十七枚。
而那袁子英,在二十余載、十余載之前分別擊殺過一位“得緣之人”;所以,他一人相當于三印。
在辛衛英斬殺袁子英之后,四十七數,便攀升至五十。
百人存一,最終那幸運者所取總數必然是九十九;辛衛英所得,已過半數。
就在那一瞬,歸無咎驀然察覺,辛衛英額頭的“印記”,有從虛像化為“實體”的征兆。若是沿著這個軌跡行走下去最終集齊九十九印之人無論此人是不是辛衛英都將得到一個切實的“物品”,且此物與其本人修持息息相關
時局流動,光陰飛逝。
無論是紫薇大世界,還是那一方小界,都在靜靜的運轉,仿佛暴風雨之前的平靜。
十年之后,玄渾琉璃天之中,原陸宗林雙雙出界。
雖然歸無咎與原陸宗的緣法未深,尚未能夠勘破其真流之象;但是歸無咎還是將將來可能贈予其一道機緣之事告知,并且贈之以唯我大乘經,用與不用,悉憑自決。
又過了兩年,木愔璃出界。
歸無咎親往迎之,并且一如魏清綺、杜念莎之故例,將其接引入末拿本洲修持。
而滄溟諸域,又是另一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