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無咎續道:“據這道人傳來的意念,我的道念、道緣俱為一品,竟然是衡越宗立派三十六萬年來的第三人。相應的,靈根品質只有八品下。”
“而玉鼎失足的三種情況之中,道基不足是最壞的一種。”
“如果道念有缺,可以選擇修習至純至簡、返璞歸真的功法法門,暫時回避深奧繁復的大道至理;如果道緣有缺,其實也可以有種種神妙法寶庇護。”
“當然,這些問題最終是避不過的,道法修行到斬天人二分的最高境界,如果道念、道緣不能圓滿,那最后一步便無法邁過。”
“可是那等人物,那等境界,周天萬界千萬年之間也出不了幾個,踏上道途之初又何需多慮?”
“但是道基不足,靈根品質太低,那就很致命了。”
“靈根品質每相差一等,修行進步的速度變相差數倍。相差二等,便是相差數十倍。三等以上的差距,即便再神效的丹藥不計成本的服用,也無法追趕得上。更要命的是,修道人九大難關七十二小關,其中的第三道大難關名為“追形逐影”,最是艱難不過。這一關多半出現在元嬰二重,最早可能則出現在金丹三重、四重。修道者資質愈高、對大道至理解愈深,修行的功法愈加高明,這一關出現的時間點就愈早。”
“猶如影子在自己身前,如何奮力奔跑,也難以超越之。困在追形逐影這一關的修士,任你清修苦練,打坐行功,吸納靈氣,搬運周天,修煉之時仿佛進境不菲,但是事后體察,卻似乎被困在原地,沒有絲毫進步。唯有根底博大、傳承淵深的大派,方能借助秘法、異寶,加速破開這一關。即便如此,耗費數十載功夫,那也是極為尋常之事。至于小派修士及散修,便無這等運道了。散修中元嬰三重修士極為罕見,道理便在于此。”
“若是道基不足,靈根品級太差,這“追形逐影”一關簡直有如天塹。如果說在金丹境界之前,靈根資質太低還能用不計成本的服用丹藥來彌補,但到了這一道關口,卻只能是徒勞無功。自古以來,從沒有下三品靈根資質的修士能夠步入元嬰三重的。”
歸無咎道:“除了這關于修道天資的知識,還有就是關于越衡宗的種種訊息。當時我一時間無法適應這種身份轉換,自己從一個八品下靈根的天資低劣之輩,變成了一個所謂的萬載無一的絕世之才——盡管是什么勞什子玉鼎失足。我無法理性的去思考。但這道人的氣象從心底里告訴我,他傳遞過來的訊息都是真實的。”
“或許,是我自己愿意相信他說的都是真實的。”
“這道人靜靜的等了我許久,直到我完全消化了這一切,才道:非常之人當行非常之事。你是越衡宗的機緣,越衡宗也是你的機緣。然后這道人予我一道牌符,約定若是我二十載內突破靈形,以元光折斷此牌符,立刻就會有符詔接引,成為真傳弟子。日后有一樁大機緣,能讓我補足這失掉的一足。另外,如果有人詢問我符詔之事,也一概不要承認。”
文晉元面色凝重。靈根品級每一等級之間人數差別超過十倍。整個四洲六海四品以上靈根盡數集中于沖霄閣內,其中十之七八也不過恰好是四品而已。文晉元自己的三品上靈根已經是極為出色。歸無咎若真的能夠補足道基,一品之資確實稱得上是十萬載難得一見的天才,說是越衡宗的機緣,并不為過。只是不知出了什么變故,導致待詔真傳失約。
文晉元道:“歸師兄現在作何打算?”
歸無咎一笑道:“符詔既不足恃,無非是走文師兄所走過的路,一試真傳銓選之會而已。”
文晉元聽歸無咎稱自己為“文師兄”,立知歸無咎心意,肅然點頭道:“好,我等著你。”
文晉元雖三年前便從沖霄閣離去,但歸無咎入門實較文晉元為早。越衡宗內以入門先后為序,直到今日,一直是文晉元稱歸無咎為師兄,歸無咎稱文晉元為師弟。
然而有一處卻是例外,真傳弟子之間的稱呼,素來以晉升真傳的先后排輩。如果是同一屆真傳銓選會中成就,以當屆排名論高下。
文晉元已在上一屆真傳銓選會上以頭名成就真傳弟子。歸無咎現在反而稱文晉元為“師兄”,實際上是表明了自己本屆大會必升真傳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