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執丹道牛耳的,如鼎湖閣掌閣素太平,卻是一位元嬰三重境的丹道真人。
“丹道真人”與“煉丹師”,似乎含義相近,實際上不啻于天淵之別。
與斷了道途轉修旁門的煉丹師不同,此輩走的是“以術證道”的路子,自身上進之路未絕。修行到元嬰境界之后,更因為悟通了丹玄互證的妙理,功行極精。這等高深修為既有助于道途,又是會通“上乘十二法”煉制高品靈丹的必備條件。
越衡宗歷史上數十位大能,倒有三分之一是匯通旁門的丹道真人、陣道真人、器道真人身份。越衡五祖之中,初祖通符道,三祖通丹道,四祖通陣道,五祖通器道,有所兼通的倒是占了五分有四。
不過這一代越衡宗數位大能中卻無一人是兼通外道的。這素太平元嬰三重修為,是如今越衡宗僅有的三位丹道真人之一,分量之重向來在十二掌閣之中位居第一,不亞于六位殿主。
不過一刻鐘的功夫,歸無咎便駕元光趕到陰池峰,降落云頭。
越衡宗千萬山峰,景色各有殊致,無一不是人世間所難以想象的瑰麗奇景。但也有一共同之處,那就是雄偉寬敞,提供了足夠的容積。每座峰至少都開辟出千丈方圓的空地,最廣闊的甚至不下數十里,其上鋪滿各色層樓殿宇、花樹池塘。
這陰池峰卻是唯一一個例外,纖細突出,自數里外俯視,此峰頂端數百丈幾乎就像一只鐵錐矗立于此,那錐子的尖芒竟然還發出莫名寒光。走到近前方能發現,峰頂赫然是一汪僅十丈方圓的水池,水色冥暗之中透露著點點亮色。“陰池”之名由此而來。
自峰頂數百丈以下,這陰池峰山體逐漸粗大,但直徑也不過二三百丈。圍繞在這山壁上,層樓曲榭,瓊窗朱瓦,回環相連。這些建筑圍山內嵌貼附在山壁上,共有九層,猶如一只高舉的手臂上套了九只玉鐲,便是鼎湖閣的獨特形制了。
歸無咎元光一收,便降落在那第六層樓閣中。
樓中人影稀疏,只見大門旁有兩個唇紅齒白的執事童子,跪坐在地上。縱橫十九道紫光爍爍構成一方棋盤,交叉之處青白二氣聚成圓點,糾結一團。坐在下首的童子抓了抓腦袋,忽然伸出手指一點,一道青氣凝而不散,落在這紫色網點中。
越衡宗正式弟子,均是十歲淬凡,然后循序漸進的修行。而這些執事童子卻非如此,在五六歲上便以秘法貫通筋骨,然后粗淺修煉數年,有那真氣一二重的修為。畢竟仙門之中若無一點道術在身,使喚起來也不方便。只是這樣一來,這些人畢生無法修煉到真氣三重以上。
這些童子有了這真氣凝形的本事,閑極無聊,卻用來弈棋解悶。
歸無咎也不言語,彈指一道白芒彈出,正中那光影棋盤,剎那間那棋盤虛影如同釜中沸水,混作一團。
二位童子一呆,這才扭過頭頸,發現一個白袍玉立、風采照人的青年修士。只見他沖著自己二人笑道:“田司府在否?勞煩通報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