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足半個時辰的一番交談下來,歸無咎才知道,對居住于此地的凡民來說,中曲島幾乎就是這方天地的全部。此輩將中曲島稱之為“本洲”,意即天地間最大的地陸。
他們祖上并非此地土著,這一點絕大多數人是知曉的。在他們的認知中,崇國、羽國本是一族,在一位名為“齊正農”的領袖帶領下,自異洲降臨此地,逐漸繁衍生息,將人的腳印遍布于“本洲”的每一個角落。
現今崇國、羽國兩國國君族譜,推原溯祖,都是齊正農之后。
三千余年之前余玄宗遷移人口,并未由修道中人出面。那齊正農,正是暗中受余玄宗一家下宗控制的豪族首領,明面上主持遷徙荒海之人。
歸無咎自幼年起進入越衡宗修行,對于天人之分、仙凡之隔固然有些感悟,但是都停留在書簡之中。此時和這老者一番交談,頓時生出一番別樣感悟,對余玄宗遷徙凡民的舉動也產生了一番猜測。
一時間,一老一少縱論古今,很是投契。
這老者眼尖,見歸無咎周身上下并無行囊,開口勸道:“這位后生。你即便有些盤纏,長日住在客棧也經不起靡費。還是要妥善計較才是。”
不待歸無咎回答,這老者又道:“我看你也是個識文斷字的。謀一個鄉塾教師之職當也不難。但是如今教牒均由司禮堂頒布,要得了教師批文要經歷六考,至少需要半年時間。老朽倒也有些門路,可以助你在城中百工司中木工坊內尋一個活計。每日能得六錢,管兩餐。足夠你用度了。”
歸無咎啞然道:“在下詩書傳家,并不精通木工一道。恐怕不能擔當此任。”
老者連忙擺手道:“不打緊。不打緊。許是你并不知曉,我紋城的木工技藝遠非其余諸城可比。差的只是員額門路,并沒有會不會一說,進門之后有師傅領著,兩日便能掌握了技藝。”
老者將蘆笙收在懷中,為歸無咎細細解說其中奧妙。
原來其他地界的木工,全套活計均由一人操辦,非浸淫此道十余年不能成熟手。跟隨木工師傅的學徒,三年一出師,三出師才能自立家門。
紋城卻不是如此,紋城木器無論屋梁家具,均由九類形制的材料制成,每種形制按照大小長短劃分為九等。譬如梁材第五等,均是一般的二尺四寸長、三寸寬、兩寸四分高的相貌,中間鑿出長、寬、深均為一寸的凹孔,無一例外。除卻二十四種異材、三十六種補材之外,其余所有木器,無一例外的由數目各異的九類九等材料拼接組裝。
木工坊的匠人也由此分為三等,號稱大匠、大工、小工。
大匠一流,負責的是器物成形之后的雕鏤藻飾,務使其瑰麗多姿、煥然有采。這是由技而近乎藝,和其實和畫師的身份更為接近。
大工之流,負責的是拼接組裝的過程。求所作之物形制得宜,耐用堅牢。
小工之流,卻只需掌握“九類九等”中其中一種材料的炮制工藝。即便是下愚之人,三四日也足以學會了。
老者說為歸無咎謀得的位置,正是“小工”一類。
歸無咎微笑著靜靜聽老者解說,宛如一個旁觀者,既不應允,也不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