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無咎搖頭道:“武德之的金丹丹力在萬道人之上,這算不了什么。不預先見識了這一招的水深水淺,便稱不上知己知彼。只不過為了這一試,竟一舉消耗了武德之大丹四分之一的丹力,可惜了。”
獨孤信陵聽歸無咎此言,卻微微搖頭。哪里有這么容易!
方才她在陣法外看得清楚,歸無咎斗殺萬道人,并未使用任何符箓法寶手段,乃是正面接下了萬道人的最強一擊。這在獨孤信陵的見識中,可謂前所未見的奇跡。
金丹一重修士,和過了“知止”一關的二、三重境修士,差別何啻于霄壤。
方才北歸無咎斬殺的大漢名為萬滄田,正是“紅衣會”六帥之一的“火帥”。此人被獨孤信陵擒入島中,正是作為歸無咎的磨刀石,驗證金丹二三重境的最大殺招。
按說當初歸無咎靈形境時,無有任何實戰經驗,便敢于越一個大境界與金丹修士交手。此時他修為相當于金丹一重境修士,又多了無數法寶傍身,只跨越小境界和金丹二三重境者交手,應該壓力不大。
歸無咎自家卻知曉,事情并不是這么簡單的。
他當初靈形境時自信和金丹修士交手,那是因為金丹修士“抱丹成圓虛丹成韻”的境界在他面前并無奧秘可言。而雙方力量的差距卻可以通過外物彌補。因此他和對方交手毫不畏懼。
可是現在他和金丹二重、三重境者雖只是小境界的差距。但彼輩卻有一秘法卻并非他現在所能衡量深淺。
話說回來,靈形境時能夠體會金丹境奧妙的,三十六萬年來尚有百余人;而金丹一重境體會二重以后奧義的,卻自古所無。
金丹一重體會到破關關口,過了“知止”一關,便是看到了自身法力增長的界限,號稱圓成自足;
金丹二重,所窺為變化精微之極限,號稱入微無間;
金丹三重,所見為自身的心性道法融歸丹道的過程,名為真我不二;
金丹四重,丹性圓滿,瓜熟蒂落,名曰懷抱歸一。
這四重境其實暗合由煉形至煉性的四個階段,稱為起、承、轉、合,又稱體、技、心、極。
對這四個階段的領悟既是踏步元嬰的進身之階,又和戰力高低大有關聯。
唯有過了“知止”一關邁入二重境,修道者能夠將這份感悟化成一式,簡名為“四生滅”。金丹二重境者對戰一重境修士,除非法力告竭不足以使出這一式。否則以一敵十也可隨意打殺了。
獨孤信陵道:“只消“四生滅”這一招不足慮,以主人法寶之犀利,積蓄之豐厚,金丹境中無人是主人敵手。”
歸無咎搖頭道:“哪里有這么容易。武德之的丹力至多只能再使用三次。若無這一底牌,遇到金丹三重修士也只能暫避鋒芒。”
探玄會近在眼前。作為“金丹修士”的歸無咎,所備不可謂不充足。白龍商會為他準備數件珍品法寶。但在歸無咎看來,其品質卻并不合用。
歸無咎當年料定自己二三十年內必要回返“如意門”一趟,又出于萬全考慮,將隨身所攜大半寶物都儲藏在“如意門”陣法內,豈料自己步入荒海之后,一去不還。
一年之前,歸無咎遣獨孤信陵返回如意門一趟。重新安置的黃正平夫妻二人,取回上乘法寶不下二十件。其中品質最佳者,即為后背上這柄“小苒依依”。
此時的歸無咎,唯待一敵手試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