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元元”并不喜歡兜圈子,并未等歸無咎發問,立刻解釋道:“‘天高三尺’的底細,歸道友是清楚的。”
“此術原是為了測量道行深淺所創。如‘七步’至‘一步’階段的俊杰,不需我親自出手,僅以此術附帶的觀氣秘術觀其打斗,就可辨明深淺。而圓滿之境甚至更高層次的存在,卻多半需要實戰來確認。歸道友你就是例子。我觀察許久,大約判斷你是圓滿之境;但你能夠一擊和盈法宗那小子打成平手,又超出我的預料。困惑之余,非得出手相試不可。想不到,你果然達到了超越極限的境界。”
“唯有道法神通臻至圓滿之境,更兼身經百戰、沉著應對,方能窺破‘天高三尺’之術的秘密,這是第一重關口;而超越圓滿極限的一擊,早已失去了道法規矩的約束,力量始終處于隨時變化的不可測量狀態,因此‘天高三尺’第一段力‘與子偕行’便會失效。這是第二重關口。”
“這兩重關口,正是‘天高三尺’之術足以對圓滿境界、超限境界的甄別法門,想必歸道友已經了然于胸了。”
歸無咎微一頷首,他早已明悟,“元元”明明修為在他之上,卻不慎被自己超限一擊擊敗,很顯然是因為‘天高三尺’隨敵變化、抵消來力的妙用失效,以至于料敵有誤、發力過小。
“元元”續道:“照說關于‘天高三尺’的兩重玄關,大宗伯早已對我交代清楚。但我當時根本不信有什么‘圓滿之上’的超限境界,是以根本未曾放在心上。進入幽寰宗后遇到的道門杰出弟子,也無一脫離‘七步八品’之藩籬。故而驟然遇到不能窺破深淺的一拳,出手還擊,全無經驗可言。”
“一擊出手,我立刻知道不對。”
“我出手還擊,乃是下意識地以自己立于不敗之地為前提。拳力之強,完全對照交過手的幽寰宗幾位金丹四重境真傳弟子。”
“一時間我竟同時涌起兩種擔心的情緒:一是擔心他為我所重傷;又擔心自己這一擊超越了他護身至寶激發的界限,反而傷及自身。雖然只是短短一瞬,但心中卻大受煎熬。”
歸無咎忍不住問道:“結果呢?”
以初入金丹境的修為,接相當于幽寰宗金丹四重境真傳弟子一擊歸無咎聽之也大感不妙。心中竟然涌起一個荒誕的念頭,若“元元”一擊將其擊斃,自己道途之上,必定順暢許多。
不過這個念頭一聲,歸無咎自失一笑,旋即從容掐滅。
見歸無咎主動發問,“元元”雙掌重重一拍。似乎因為故事講得足夠有吸引力而大為自得。笑道:“結果,他受了輕傷。據他自己說,非得三月時間方能痊愈。”語畢,雙目緊盯著歸無咎臉龐,似乎要從中捕捉到什么神態變化。
歸無咎并未顯露驚訝,只是輕輕“哦”了一聲。
“元元”有些意外,追問道:“聽了這么一個精彩的故事,歸道友就沒有什么感想么?”
歸無咎思索了一陣,道:“此人八脈劍道同修,曠古絕今。必定借助八法之間的正反變化,將每一門劍道都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峰。尤其是心劍、天劍二門,劍心所照,纖微畢現。因此道友縱然有十二分的小心,他依舊窺破破綻先發制人,也在情理之中。”
剛才歸無咎和“元元”的交手,可是極為被動的接下七拳,才發覺“天高三尺”的奧秘。與此人相較,可謂差距甚大。但此時歸無咎侃侃而談,似乎并不為之介懷。
“元元”心中暗奇,追問道:“還有呢?”
歸無咎道:“隨意一擊就是打破極限的超限一擊,在下短時間內決不能做到。大膽猜測,或許此人甫一降世,便有此境界。”
“元元”雙目連眨,似乎要審視歸無咎所言是否發自肺腑。終于,又追問道:“還有么?”
歸無咎略一沉吟,道:“至于接下金丹四重境道門真傳全力一擊聞之固然驚世駭俗。但料想那時的他,必定是真正結丹之后。而在下真正結丹后又是何等情形,現在尚不可預料。總之,眼下作出準確判斷,還為時過早。”
元元失笑道:“你倒是真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