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念莎遁速不減!盡管從百余丈出手一次到每一幅壁畫依次解決,她的出手頻率不得不密集起來。
只見杜念莎手腕顫動,這一條七丈長鞭如靈蛇般急速扭動,鞭首二丈仿佛在巖壁上彈跳一般,每一寸位置都在依次成為發力點,絲毫不差的落在壁畫之上,消解其形。
緊隨其后的歸無咎更加可怖。“小苒依依”劍氣疾射,隨著歸無咎的飛速奔馳,竟如一根巨筆在巖壁上拖動!
當然,這一根巨筆所留下的圖案,不是一條直線。上上下下,或陡峭,或迂緩,或密集,或平滑,偶爾打個圈兒。就這樣一筆到底,轉瞬間已經延伸出千余丈外。
杜煊禮、莊得功相視駭然。這算是什么?沒有捋清的線條?還是草書中的一筆書?難道這些上下波動的線條,竟能算作和石壁圖案相對應的“創作”,以收中和之妙?
想想都覺得荒謬,但歸無咎正在前進的事實,卻不容質疑!
第八周匝道已至。
杜念莎身上青、橙二色光華愈加明艷,但她卻突然減速,由急速飛奔變成長裙飄曳、緩步行走。
歸無咎追趕到距離杜念莎只有兩三個身位,若再發力疾奔三百余丈,便能反超過去。可是隨著杜念莎突然減速,歸無咎竟也如影隨形,同時減速,絕無措手不及之狼狽。
杜念莎鼓著粉腮瞪了歸無咎一眼,終于道:“第八層有不少有趣的線索,不可錯過。因此還是慢慢前行的好。”
歸無咎知她好勝心強,也不點破,微笑道:“師妹說的極是。”
盡管第八圈匝道壓力又強了數倍,但是歸無咎、杜念莎二人保持奔跑的姿態再維持半圈以上,是一定能做到的。
不過即便真的競爭下去,歸無咎也不會當真超越她,最多兩人并駕齊驅罷了。
一邊緩步前行,一邊破解圖案。走了三四十丈,山壁下方一人多高處,赫然有幾個碗口大小的刻字:幽寰崇義貞。
這五個字,于渾厚中積蓄力量,溫和而不顯棱角,正與幽寰宗取象于水、立意于變的功法要旨暗暗吻合。
歸無咎心中一動,將將臻至第八層山道的門檻,以“元元”所謂“七步八品”的理論,這位崇義貞止步于此,大致算是剛好夠的上“七步之才”,比之蕭天石、張宏辯似乎還要稍弱一些,但也足夠有資格參與紅云小會了。
問及杜念莎,最近十余屆紅云小會之中是否有這么一號人物,杜念莎遲疑一陣,搖了搖頭。
能夠遍觀歷家真傳的好機會,歸無咎自然不愿錯過。
九周半山第八層,這等對于第一流的天才人物來說也是千難萬難的所在,歸無咎、杜念莎二人卻完全不放在心上,主要的興趣反而落在尋找石壁上的名字。
豈知一連走了百余丈遠,也并未見到第二個姓名,于是只得再度稍稍加快了速度。
終于,又走了百余丈,看到了第二個留字:四御李斯。這四個字卻如銅筋鐵骨,千錘百煉。
歸無咎暗暗搖頭,看來即便將門派之名全部去掉,觀其筆意,猜也能猜到各自都是哪一派的。
杜念莎想了一想,開口道:“這是百多年前和白新禪師兄一屆的四御門第三真傳。當然,那時候尹九疇尚未出世,他那時還是門中排行第二。”
接下來的檢索之旅,依次見到的姓名有:真曇宗吉中行,原陸宗章厚,藏象宗喻得真,四御門孟夏,盈法宗顧含章,原陸宗趙恒,真曇宗武新陵,縹緲宗游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