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無咎微微一笑,曾經在盤爐峰雙游洞和寧素塵討論《九元書》“元始式”奧妙的情形,仿佛只在昨日。
就在歸無咎順心意之變時,杜念莎目視石壁,似乎有些疑惑。突然,她螓首左右微動,又扭了扭腰,輕飄飄躍起二尺多高。雙足一俟落地,手中長鞭迅捷的一抖,左左右右各劃了三四個圓圈。
歸無咎瞥了一眼,不知道她在發什么神經。只道:“師妹似乎精力旺盛。”
杜念莎睜大無辜的雙眼,脆聲道:“寧師姐似乎不當止步于此。”
歸無咎詫異道:“什么?何以見得?”
杜念莎躊躇一陣,道:“我和素塵姐結伴既久,知曉一些秘密。越衡宗三位前輩千萬告誡,不可外傳。不過我想,師兄你應該不在保密之列。”
原來,寧素塵除卻“陰魚六珠、越衡第五”之外,更別有一樁特別的天賦。當年成就真傳之后,寧素塵名義上加入十三門內府中的“南垣”一門。
但這只是掩人耳目。
她真正所走的,乃是一條和“求道之途”緊密相連卻又稍有不同的新路。這條道路,據說和越衡宗完道法門息息相關。
杜念莎道:“比拼道術天資,我是比寧師姐略強一線;但若論立法求變,恐怕寧師姐只在‘天人立地根’的師兄你之下。寧師姐也很自信言道,陰魚九珠的歸師兄固不可及,但八星連珠的原陸真傳她卻未必不能一戰。”
“現在這個地點,我明顯尚有余力,寧師姐絕不該止步于此。所以我猜測,寧師姐于此山試煉時,恐怕和我一樣走的是‘破’法,而非她更加擅長的‘立’法。”
這么一說,倒讓歸無咎回憶起當年成就真傳、選擇道途時一些曾經留心的細節。今日前后印證,終于渙然冰釋。再有寧素塵迄今成就金丹不過二十五年,修行進度可謂出奇的慢,也就解釋得通了。
歸無咎沉吟道:“寧師妹外柔內剛,亦是一個有決斷和野心的人。歷古以來,天懸道留名和天尊之位完全一致,有資格攀登巔峰之人,恐怕誰也不肯差上一步半步吧?寧師妹竟在此留力,只怕平白在心中生出一道枷鎖和煩惱。”
杜念莎一愕,搖頭道:“我只說天懸道上和歷代天尊,都是四十九人。誰說此四十九人就是彼四十九人了?”
“天懸道上四十九人,成就天尊者三十六人。止步真君之位的一十二人。另有一人中途夭折。至于不入天懸大道的十三位天尊大能,其中九位止步于第九周匝道的后半段;另有四位,并未經此一試。”
歸無咎聞之啞然,搖了搖頭。
不再流連,繼續前行百余步。
九周半山山呈錐形,九圈匝道隨著高度增加,每一圈的長度自然都在縮短。此刻第九圈山道,周長已不及第一層十分之一。但是相應的,每走一步壓力增加也就愈加明顯。
剛才還信有余裕的杜念莎,此刻也不得不俏臉嚴肅緊繃,青、橙二色如騰焰飛芒,幾乎蓋過白色紗裙,更蔓延到長鞭之上。全力出手,破解壁中圖案。
歸無咎在每作畫完畢十數幅之后,都會和杜念莎拉開一小段距離,不得不駐足稍待。
就這樣又前行了五六十丈,第九層約莫已走完了五分之四。
壁上題名再現。
和云千絕、寧素塵一樣,映入眼簾的又是一個雙黃蛋,八個大字分成兩行——
原陸穆暮;
辰陽江海。
穆暮自不必說,林雙雙之前的原陸宗第一真傳,越衡宗雙龍池上被端木臨帶來踢館之人。作為原陸宗的絕代天才,直到此地才出現也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