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過木愔璃留字,歸無咎再往上行。
此時所見的這副圖畫,乃是一幅狴犴。
石階左側的圖卷寬不過二丈余,先前所見圖形都是位于圖卷正中,論尺寸,小者不過數尺,大者不過丈余。而這一只狴犴卻是布滿圖卷,前足抬起宛如人立,因此雖尺幅寬僅二丈,高度卻達到五丈以上。
此圖更顯精絕者,和之前所見圖形重神而不重形、涂鴉寥寥數筆而成章不同,這一幅狴犴精絕繁縟、深紋周密,幾乎每一根毛發都清晰可辨。萬千巧思,匯成一只活靈活現的神獸之形。
粗略計算其用筆之繁,恐怕就是把前面所有的圖案相加,也大大不及。
觀其道法,一生二,二生三,五行相因,至于無窮歸無咎深為驚嘆,以“練氣駐形”階段的基礎道法為工具,竟能拼接出這樣一件暗藏億萬變化的奇珍。
不過面對這道難題,歸無咎心中鎮定如恒,紋絲不亂。
因他心中自有底氣:天懸道上圖雖精密,但約莫直至過半之處,自己盡有把握應付得了。
構思良久,以雨水為形,作成一圖。千萬水珠匯成一溪,就下東流而去。
隨著劍尖滑動,兩幅圖左右觀照,相生成趣。
此圖繁密細致固然遠不如那狴犴,但其中蘊含的“萬變歸于一致”的至理,恰好和狴犴圖相得益彰。
十息,圖成!
尚未來得及收起長劍,異變突發,一陣金光刺目,歸無咎不得不瞇起雙目。
原來,《雨水圖》成就的一瞬間,右側空白處光明大放,數百個金光燦燦的大字上下相連,足足有三丈高低,幾乎疑是一塊光芒奪目的古碑!
先前所見的天尊留字,除卻本人姓名外,都是一人一偈,闡述己道。歸無咎一時心神恍惚,難道哪一位前輩詩興大發,在此留下如此多的字跡?
連忙功聚雙目,上下粗覽一遍:
“舉手牽南斗,回身倚北辰——辰陽金立行。”
“鑒窮三劫無所悟,至誠一念即法身——真曇徐子峰。”
“寂寞童心在,桃花柳絮風——盈法夏寒觴。”
自上而下,共計三十余行。
一如前半程路途中所見,依舊是一人一句的成例不變;三十余行字跡雖集中在一起,竟是三十余位大能分別所書。
其中最扎眼的金色字跡多達二十余行,其余呈現黑色混沌一片者,亦有七八條之多。
天懸大道之上,總數不過四十九人。先前行道過半,陸陸續續所見不過十余人;而現在這短短數丈高下,竟集中了三十余人。
這許多前輩大能,竟全數于此止步,令人極為震撼。
這樣算來,接下來的半程,豈不是只有寥寥數人去過?
歸無咎目光略過之處,有兩行字跡相隔不遠,引起他的注意。
其中一行是蒼勁有力的八個大字:“法得自在,道化群生。”
另一行飄逸清麗的字跡是:“秋半西風急,當空月正圓。”
前者落款“辰陽諸永宸”;另一位作者“縹緲東方晚晴”。
所引起歸無咎注意之處,并非這兩句中有什么微言大義,而是因為
這兩行字乃是黑色,且字跡異常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