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諦聽”禁陣論規模形制,和祭壇相似,深埋地下極難察覺。凡是沒有各王朝、郡、縣牌符賜下的元嬰境以上修者,均會被“諦聽”禁陣發覺鎖定。
歸無咎暗暗思索,這倒是和自己的“心返”大陣有幾分相似。只是“心返”大陣只能管轄數十里區域;而二十八界空的無量廣大,他可是見識過的。
能夠將這幾乎無邊無際的廣大界域盡數監控,歸無咎斷定,以土著文明之能,無論如何也難以做到。
將這疑問提出,卻見昌神君笑道:“每一座祭壇所能偵測的寬度,不超過一千里。而縱橫百萬里的區域,也只設下一道祭壇,似乎甚為稀疏。”
“只是,邊境縱深何等寥廓?一路進來,不知要穿越多少個‘百萬里’?若彼懷僥幸之心相試,是決計難以成功的。”
歸無咎點頭,原來這是一個算術問題。
若是異族密探只在百萬里的邊緣活動,那么其被發現的概率只有千分之一,大可忽略不計;但是若要深入滲透進來,歷經千次、萬次相試,卻幾乎注定會被貌似稀疏的“諦聽”禁陣發現。
另有一個原因,各王朝中消息最密集、價值最高之處,無過于神都和各郡侯、縣伯府邸。而這些重地卻沒有任何僥幸,無一例外的布滿“諦聽”之陣。修為在元嬰之上的潛入者,在此處注定是無計可施的。
昌神君又道:“各妖部或許有功行較高的主事之人,甚至修為與本國主相當也大有人在。只是此輩主持大局,多半留在邊界處接應。真正跨越禁陣的,俱是元嬰修士無疑。”
歸無咎疑問道:“恕在下直言。若來者只是元嬰境界,各王朝為何屢次出手,無功而返呢?”
昌神君一怔,啞然道:“關于這一點,待歸道友接近天人感應三境時自然會明白。這三重境界,別有玄妙。氣機發散,既不若元嬰境藏于萌芽之中,又不若天玄上真懷抱歸一,收斂于無形。可供下手處實在太多。”
“不止我等有‘諦聽’之法可以得到消息。就是妖族各部,同樣掌握了相當高明的探查隱匿之法。因此‘天人感應三境’,可算是各族之中堅,卻不善于用作奇兵。未免打草驚蛇,我方主力,也是各玄宗、下宗的元嬰修士。”
歸無咎沉吟了片刻,突然道:“歸某不才,愿意為昌神君收拾了潛入境內的魔修。不知神君意下如何?”
昌神君猛然抬頭,臉上現出驚疑。
按他心中的算盤,還是將歸無咎安然送走為上。否則萬一在此處出了閃失,自己難免要吃掛落。若如韓景林所言,歸無咎果真是祖庭真傳中數一數二的種子,那自己后果更加承擔不起。
甚至祖庭一怒,降下天罰也不是不可能。
昌神君話里話外,便要委婉謝過歸無咎好意。
但說著說著,昌神君便發現不對味了。原來,聽這位歸無咎的弦外之音,似乎不止是見獵心喜,好多管閑事。此人暗示自三座天坑之中得了不少好物,為了答謝神君,這才斷然出手。
如果強行拒絕,恐怕有看輕了對方的嫌疑,反而得罪了此人。
這些在昌神君這活了萬余年的人物心中,不過是一轉念的時間,已然將利弊得失全部考慮清楚。于是“欣然改口”,同意了歸無咎相請。
歸無咎似乎心情甚好,笑著謝過。
又道:“歸某還有個不情之請。對于下宗經典如何精簡篩選,在下可好奇得緊。欲求節錄羅云玄宗《大藏》、《正經》一觀,還望神君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