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枚玉簡所錄,卻務實了許多,是一門實實在在的功法。
這門功法未著名目,其中的道理,是將歸無咎魔丹、金丹、本命法寶三位一體的形態進一步發掘,使其徹底渾融無二。乃至于將魔道功法“化丹成嬰”之中肉身的初步變化,由身軀之外挪移到金丹之內。
依照此法,道門功法尚在金丹境時,魔道功法就避開了肉身煉轉,初步成就元嬰。乃是道魔兼修之士的一大突破。
不過這功法也唯有歸無咎一人能夠修煉。因為唯有全珠顯化金丹之形約束,才能將碎丹成嬰這一過程牢牢束縛在金丹之內。
外表看來,一粒金丹如常;而內中變化,已然暗藏元嬰之妙。
歸無咎不由地面色古怪起來。他當年尚未入道,在父親族門的祈盼下一意功名之時,家中仆役就常常為他準備一種飲食。
這是一種已然孵化卻尚未破殼的禽蛋,名為“活珠子”,食用之時剝開蛋殼,其雛鳥之形宛然,蘸以青鹽,味道異常鮮美。
道門金丹境與魔道元嬰境共存,大約就是這樣一幅景象?
不過那玉簡之末另有文字告誡,此法雖得暫時成嬰,但只相當于元嬰境界的最初級階段。若要修為進一步提升,同樣需要道門功法進階元嬰境中。以之挑戰元嬰境的各派真傳,依舊不可掉以輕心。
另有一言道,當歸無咎自覺準備妥當,便可往十萬連窟之中,去尋南姓書生。時間由歸無咎自行決斷。
閱覽完畢,這一幅玉簡卻并未顯化成圓珠之流的異寶,瞬間在歸無咎指間溢出落下,化作星星點點,消散不見。
將這一番際遇梳理一遍。
歸無咎心中雪亮,妙觀智大魔尊所言的“無緣”化作“有緣”的時間,毫無疑問就是自己得到無名墨珠的機緣之后。
而所謂在自己身上布下的三道后手,歸無咎自得到墨珠之日起,將此后所經歷之人與事,一一在心中遍歷,卻并未發覺出什么頭緒。
利蘭遮既然直言相告,就有把握自己必定不會發覺。
歸無咎原先以為,自己至多只是深陷于九宗五百年之會的棋局中。但卻沒想到,實則有兩道更為深遠的力量,影響著自己的行動軌跡。
但歸無咎淡然一笑,并未由此生出命運不受掌控的沮喪感。每一界所能容納的力量自有其上限,縱然是妙觀智大魔尊這等人物,也不能以自身偉力直接干涉紫微大世界的運轉。
既然紫微大世界是利蘭遮口中的“極為特殊之地”,那么除了妙觀智大魔尊之外,未必沒有其他上境大能關注著紫微大世界的一舉一動,并借機布下屬于自己的棋子。
或許眼下歸無咎尚只是一枚棋子,但紫微大世界之內的爭局,卻是由這些有著極大自由度的“棋子”決定勝負的。
而執棋之人,卻至多只能稍稍干涉一二,為自己選定的棋子提供些許便利。除此之外,唯有靜心等待棋子搏殺的結果。
修煉“魔嬰”的功法,第一階段的修行需要月余時間。歸無咎未免生出數什么變故,決定將之在離開大昌之前完成。
接下來的一月,昌神君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招待殷勤已極。
三十三天之后,歸無咎決定啟程。未避免昌神君浩浩蕩蕩的送行,搞出太大陣仗,歸無咎并未告知離開的具體時間。
某一日星夜,留下書信,歸無咎不辭而別。
藤蘿綠葉掛在歸無咎背上,將黃希音遮擋地嚴嚴實實,片刻間就經由大昌傳送陣,徹底消失。
……
Ps:這一更少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