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門芊、北門云錚得了玉簡,貼在手心觀覽。玉簡之中依次刻錄了四十八幅精致細膩的圖畫,似乎是一道極高明、極簡明的功法。
二人眼下無心評判這功法的精粗高下,以二人之修為,也不足以斷之。只是出于對珈藍天羅的絕對信任,南門芊二人連忙依照這一功法運氣修煉。
南門芊資質較本門云錚稍勝,不過一盞茶的功夫,第一幅圖畫之中氣運周天的法門就順利運行了一遍,首尾兼備,干凈利落。
南門芊得暇,感應一陣。
似乎身軀之中平白生出一種異力,和外界侵凌心神的肅殺之氣完全相反,由內而外產生一種對抗的鋒芒,將外界壓力逐漸消解。心中不由大為振奮。
又過了十余個呼吸,南門芊第二幅功法已經漸漸入巷,臉上寒意也逐漸退散,血色漸漸充盈,看起來十分康健。
兩丈之外,北門云錚也已順利將第一幅功法修完,呼吸勻停,不復戰栗局促之態。
歸無咎見這兩個小家伙修行順遂,也是松了一口氣。此法果然并無差錯。
心中一笑,暗道:“你還并未走入修煉之途,就已經欠下了許多人情。這些因果,卻需要你將來自己去解決了。”
歸無咎心中對話的對象,自然不是眼前南門芊、北門云錚二人,而是他預定的開山大弟子,黃希音。
交由南門芊、北門云錚的這道法訣,和那日交與云歸海的法訣異曲同工,同樣是黃希音修煉將來“反空蘊念劍”劍道的前車之鑒。
上次交由云歸海的功法,包含了許多辰陽劍山《觀法圖》中的劍理;而今日交給南門芊二人的功法,卻全部源自本土文明之中的幾部經典提煉演化。
作為前驅披荊斬棘,試探前路,這淵源著實不淺了。
歸無咎有時也不免可惜,全珠的道法演化之路已經為自己所有。黃希音若想成就更高境界,卻無如此簡便的借力捷徑了。
以歸無咎現在的視野和智慧,所創制的法門已經臻至極高層次,雖然不若九宗真傳那般完美無缺,但已經不是大能以下之興作創造所能望其項背。
所缺陷者,不過是歸無咎目前功行尚低,因此所創制的功法只能止步于筑基境界之圓滿。結丹之后的法訣,卻需要等待歸無咎修為提高,日后逐漸彌補。
正因為這一部功法是從與“空蘊念劍”完全相斥的經典之中演化而來,二者之道理水火不容,故而一經運轉,自然而然便能形成對抗劍氣的斥力。
當然,這功效如此立竿見影,也是因為“空蘊念劍”劍氣在黃陽界中歷經數十萬載,早已衰減到微乎其微的緣故。
見南門芊二人安然無恙,歸無咎盤膝而坐,閉上雙目,繼續參研此處空蘊念劍劍氣輪廓,精神氣象。
半個時辰過去。
歸無咎又感應了一段時間后,這神通的能力邊界已然無限分明,赫然已經是理解到了極致、增無可增的地步。
歸無咎幾乎又找到了當年一筆一劃創制《持心卷》的感覺,一切形而上的神通法門化為具象,形上形下之間棱角分明,纖毫畢顯。
歸無咎暗暗慨嘆,沒想到道途之上又一道重大轉折,就這樣毫無征兆的出現在今日。
歸無咎當初立下志愿,研習《通靈顯化真形圖》三千道術的道路的次第,與越衡宗任一先賢都決然不同。
為了對抗軒轅懷,追求戰力的最大化,歸無咎本擬在三千道術全部習得、即將成就元嬰之時,一口氣凝練十八道大神通。
而在此之前的斗戰法門,卻以第二真寶“天演鐘”駕馭“履塵劍”應對。
雖然不久之后習得空蘊念劍,并以為“天人立地根”的證道之本。但是空蘊念劍和越衡宗十八神通乃是兩條相互獨立的修行線路,完全無有任何交集,自然更加起不到借鑒、輔佐、印證之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