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這等表明心跡之事,誠心既鑒,便是落子無悔。若是贅言其余,倒像是以世俗之利在拉攏凡庸,反而顯得畫蛇添足了。
故而歸無咎與陸乘文,心意一到,再兼比試結果已定。便就此拜別。
……
返回云中派清萊臺洞府之中。
歸無咎將兩枚青石取出,在掌心之中仔細把玩。
其中一枚乃是方才歸無咎與陸乘文戰斗的畫影圖形。但見掌心之中一珠閃耀。在歸無咎左手處立刻彌漫出一卷二三丈高下的圖卷。
清光盈盈,凝成實像,無有一絲不肖,宛若身在境中一般。由此可見這照影石品質甚佳,幾乎有更高一等階的留影寶物“天羅石”的味道。
歸無咎也是饒有興致的觀望。
和陸乘文的交手,看似波瀾不驚。但是他實際上也是早已臻至心無旁騖、斷絕雜念的境界。
現在以旁觀者的視角重溫自己和陸乘文的這一戰,等若將其中細節全部拾起,其中具有嘉妙、暗含道理之處,縱然是歸無咎自己,也不由不擊節贊嘆。
如此說話似乎有自賣自夸的嫌疑。但是任意一種道途,甚至于末流小術,若有人臻至技近于道的大醇境界,在其傾盡全力展露其才的過程中,往往其本人都是處在“物我兩忘”的奇境之中,并不刻意以炫耀工巧為能。唯有時過境遷之后,方能將其中妙處一一揮散發明。這也是道之常理,不足為奇。
歸無咎低頭一瞥,心中一笑。這作為“銓道會”起點的第一珠,與紀錄“崇臺會”的那枚天羅石相同,將來自會有其非同小可的分量。
銓道會中,其余借風乘勢、邀約比斗之人,比試之結果無論勝負如何,皆可揚長而去。甚或戰斗法門之中有不可告人之處,相約保密,除了對戰的兩人外,旁人也無從得知。
而發起銓道會的那人,每一戰的畫影圖形盡皆留存,相當于另一種形式的契書,作為其所向無敵的道途之旅的鑒證。
待得一年之期已滿,若是果然未逢一敗,這數百枚畫影圖形并成一道,自也是開啟銓道會之人所處宗門的一樁饋贈與財富。以實利而言可以旁通借鑒;以務虛而言可以激勵后學,播聲譽于將來。
至于另一枚化影留形圖,就是陸乘文的饋贈了,同樣也是歸無咎借助這一戰規劃棋局、從容落子的依據之所在。
歸無咎手指一彈。
第二幅圖卷應聲而起,落在歸無咎右側。
這一副圖卷比之左側那一道要模糊了些許,顯然照影石的品質略遜了一籌。不過其中人煙稠密,熙熙攘攘,卻比歸無咎和陸乘文形單影只的在秘境相斗要熱鬧了許多。
圖像之中所顯露之處,乃是兩道垂簾瀑落的大瀑布,寬逾千丈,高也無際。這兩道瀑布猶如兩人面目相對,其中浩浩蕩蕩的雄闊水勢,共同落在一處淵深無際的地淵中。
少頃,天穹之上忽有五六人一齊做法,但見數道不甚起眼的清氣仿佛蓮花墜落,輕輕點綴在瀑布之中。法術一動,那兩道飛流直下的銀瀑突然止住下墜之勢,又由直變橫,將兩道瀑布之中將近兩千余丈的缺口彌合起來,凝成一道寬千余丈、長兩千余丈的鏡面。
同時乘坐各色法器浮游空中的百余修道人依次落下,站定一十八處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