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雨之后,白云悠悠。
清萊臺后山洞府,緊貼著山壁邊緣的“云臺”之上,不知何時已經多出兩株橡木,高約十丈,修長挺直。
唯一的分叉之處,卻各自被系上一根青索,垂吊著一塊紋理細密的木板兩端。一個修長俊逸的黑色影子坐在上面,悠悠晃晃,好不愜意。
黑色身影的小腹處,有一只尺許大小的網兜,用細蠶絲系在腰間。網兜之內,掛著一個看著兩三歲大小的娃娃。、
小娃娃兩眼瞇成一條直線,不知是因為目朝朝陽的緣故,還是心情愉悅。
秋千旁邊不遠處,有一個綠意盎然的少女翩翩起舞,一邊拍著手,溫潤清越的歌聲從她唇邊流淌,歌詞卻卻是通俗俚語,俏皮可喜:
“西坊有個小娃娃,
最愛秋千樹上掛;
牛羊飲水無蹤跡,
時至日暮不還家……”
唱著唱著,裹在黑衣人囊中的小娃娃似乎覺得有趣。忽然咧嘴一笑,露出亮晶晶的牙齒,經日光一照,宛如明珠靈貝。
以歸無咎的修為,分出一絲法力氣機,將黃希音拴在身上,實在是輕而易舉。只是他難得放松心情,體天真而任自然,不愿輕易動用道門手段。
索性制成一個網兜,將黃希音裝在其中,好似袋鼠一般。
今日雨后新晴,忙里偷閑,正好試試為黃希音新準備的秋千。
如果還是先前那個咿咿呀呀的嬰孩,歸無咎自然樂得當個甩手掌柜,將黃希音全部托付給黃采薇照拂。
但是既然這小娃娃靈智已開,歸無咎自不妨多與她親近,培養培養感情,將來傳授道術,方能事半功倍。
和黃希音處了半日,歸無咎漸漸發現一個極為矛盾的現實。
黃希音的道途道念,如子夜驚雷之時的驚鴻一瞥,果真是霸氣無雙,熾如烈火的意志。
這小家伙年紀雖幼,但無意之間在言談舉止中,反而流露出非同一般的自信,似乎將來道途之上的萬千險阻,必定要被她踏在腳下。
但是另一方面,黃希音對于修道一事,卻又有著深入骨髓的厭惡與排斥。
一開始歸無咎還以為小娃娃耍弄心機,純粹是因為年幼貪玩。但是仔細觀察下來卻發現事實并非如此。對于“道”的疏離與厭惡,似乎已經深入骨髓,仿佛從娘胎里帶來一般。
這個難題不解,難保在修道中不會有什么后患。
又在秋千上晃悠一陣,黃希音似乎有些疲倦了。由黃采薇抱在懷中,不過半刻鐘眼皮就耷拉下來,沉沉睡去。
歸無咎向前走了十余步,負手而立,遙望遠方。
早幾日之所以一鼓作氣連戰四場,就是為了有這么一段跳出紅塵,悠游自在的日子。
入道百余載,更兼資質道緣驚人,歸無咎也堪稱是深明心性幽玄之輩了。
半個時辰之前。歸無咎和黃希音一起,陪她玩耍了足足一個時辰。于是試探著提出,問她對淬凡煉身的入門功夫是否感興趣。
歸無咎對于心意之變的時機把握的極準,那一時刻,正是黃希音酣玩之后神意倦怠,最容易將興趣轉移到別處的時候。
歸無咎相信,就算是資質下愚之人,也會生出兩分好奇心,多半回心轉意,試試看“修煉道術”是何等滋味。
但黃希音卻突然變得迷迷糊糊,呢喃之間似乎說身體有幾分難受,嚷著要去洗澡。實則她從未發汗,身子也一直干凈爽利。
就算稍稍沾染塵垢,有黃采薇在旁,不斷散發清氣環繞,其實相當于無時無刻不在洗滌身體,使本身無瑕。
就在歸無咎苦思之時,云臺角落處,小鐵匠慢慢悠悠走到近前。
方才歸無咎等三人娛情騁懷,小鐵匠并不湊趣,反在不遠處獨自看著,似乎也能自得其樂。
歸無咎見小鐵匠一臉心事重重的模樣,不由好笑,道:“璇璣真人又有何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