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無咎臨危不亂,暗暗思索對策。
他心中有一道奇異的直覺,眼前戰局,似乎并不當如此。
古往今來,能夠全面強化自身戰力的神通,通常都是中小宗門的旁門異術之流;亦或是透支自身潛力為代價的左道邪術。
第一流的道門大宗,雖然神通法門之門類齊全,卻極少將此類法門珍而重之。
因為此類法門看似威能極大,其實并不能突破每一境界能力極限的限制。
故而這等秘術用于為堪稱骨干的優秀弟子增加一道保命秘術,固然甚好;但是對于法天應人、志在感悟大道的不世之才,卻是有些雞肋了。
當年在荒海之中,余玄宗“法象由人”和星月門“空蘊念劍”,雖然號稱齊名,但是在歸無咎心目中高下卻不可以道理計。
這也是姜敏儀取出那奇怪陶俑道兵,引動氣象劇變,歸無咎卻依舊能夠鎮定以待的原因。
因為這情境之變,并非削去了歸無咎的一身道行,只是將斗戰的環境與手段徹底顛覆。
但是,無論你將戰斗方式挪轉至何等新奇情境,期冀于揚長避短,平白生出地利。對于歸無咎這樣逼近境界極限的人來說,意義并不太大。
只要歸無咎本身的實力未損,換一種打法,同樣是一個境界的頂點。
歸無咎盤算的門清,他是相當于元嬰中期的修為,而姜敏儀元嬰三重境破境未久,遠未圓滿,雙方在道行之上差距極小。
姜敏儀若想戰勝歸無咎,神魂道念至少要達到《三十六子圖》正冊的水準。
唯有“圓滿之境”對于軀殼的精微把握,才能將一拳一腳的速度與判斷力,發揮至妙絕毫點的程度,從而維持住道行上的微弱優勢。
換一種作戰形態,便能將自身道法境界由三十六名開外提升至前十二的層次,在歸無咎看來,無異于癡人說夢。縱然是九大上宗,也無有任意一種法門,能夠做到這一步,哪怕只是暫時的提升,也不行!
可是現在看來,原本以為絕不可能發生的事實,姜敏儀還真的做到了。
此時的姜敏儀,在這拳拳到肉的奇妙法則中,對于力量的精微掌控,全不下于“圓滿之境”的頂尖天才。單憑這一點,就能和歸無咎并駕齊驅。
那改移法則的小小陶俑,到底是什么路數的手段?
再加上那白虎之形意附體以后,所帶來的窮極變化的凌厲攻勢及完美判斷力,又勝過歸無咎“隨心所欲”的境界一籌,加上這一層砝碼,姜敏儀竟在整體實力上,壓倒了歸無咎。
如果以她今日的表現為標尺,在這種環境下與荀申交手,姜敏儀能夠戰而勝之,是毫不稀奇的。
此刻,姜敏儀雙目已經徹底染成暗紅色,眸中盡是嗜血的興奮,玩弄獵物的殘忍,以及……一些小小的失望。
拳掌相交,歸無咎又往后退卻幾步,目光中有一絲迷惑。
他在重新梳理雙方的實力對比。
明面上看,這等作戰環境中,姜敏儀一身元嬰三重境的修為,“圓滿之境”的精微掌控,再加上白虎神意料敵機先,一拳一腳純出于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