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是歸無咎當初投身隱宗所求的最大目標,沒想到讓荀申、陸乘文等人也一齊由此獲利。不過歸無咎有“念劍演化圖”在身,所以雙方所得多寡不一,因而也算不上吃虧。
這一項制度的推行,實際上是有阻力的。
因為各宗所處地位階段不同,泄露各家經典,對于其影響大小,也生出差別。
《大藏》、《正經》兩部經典不是關鍵。對于諸宗而言,這些都是彰明根本、開源濫觴之大典,但是距離實用法門還有相當遠的距離。
而其余六部典籍,在諸宗之內的地位,就有著微妙的差距了。
如滎元宗、甘堂宗、江離宗等門戶興旺,神通法訣不斷推陳出新的大宗。自當年立論之源頭,不知走出了多遠。經歷數十萬年流轉,《指南》、《申論》、《注疏》、《推演》等諸多經典,其理論意義已經遠遠大于實際意義。
即便以歸無咎天縱之才,外加“念劍演化圖”為輔,想要從滎元宗、甘堂宗的八部神通之中,把“云頂金柱”、“隱鏡”、“龍蛇”、“忘川”等神通全部推導出來,那也是絕不可能的。
能得一個似是而非,具有原來法門三四成味道,已經是極限了。這等神通的最新層次,早已另外著錄。
這些大宗若要其獻出八部經典,自然是有恃無恐,大方的很。并不憂慮門中秘法外泄。
但是若是一些較為保守、常年來守成多而創新少的宗門,就是另一回事了。其本門神通秘術,脫胎于八部經典未久,依稀尚能看出痕跡。若要其將八部經典獻出,幾乎有動搖根本的風險,絕不是一件容易妥協的事。
當初崇臺會后,為了從罔相宗取得全部的八種經典,歸無咎可是動了腦筋的。最后說動瀛水上真,以云中、罔相兩家典籍交換,才做成此事。
因為這復雜的現實原因,這一制度的確是遇到了非同尋常的困難。最終是某一位道尊親自出面,給與許多宗門旁人所未知的承諾,才得以促成。
“銓道會”的余波最終告一段落,歸無咎終于騰出手來。
現在,除卻每隔四十九日往那殿中一趟外,其余的時間盡由他自家把握。甚至連黃希音的修行,也不勞歸無咎操心太多。
小家伙把“九元書”第一層完整煉成之后,便已經駕輕就熟,自家依照法訣修行,從無差池。現在,她已經是真氣三重境界。
七十七家隱宗,連同自姜敏儀處所得的四十二部經典,蕓蕓百家,盡在目前。是到了攻克消納的時候了。
在年前略覽百家典籍時,歸無咎就生出了感應:“元玉精斛”的升級速度的加快固然和自家“天人立地根”道途的建立有著密切的正相關,但這種提升勢必不可能是沒有底線。
現在,歸無咎一邊利用“念劍演化圖”推動著空蘊念劍法訣的成形,一遍嘗試著去捕捉這個“底線”。
只是一旦做起來,才知道“望山跑死馬”。當初一個模模糊糊的念頭,看似距離終點很近,但追尋起來卻異常地艱辛。
一轉眼間,已經是半年過去。
另有一樁奇事。發往圣教祖庭的戰書,估算日期也早就傳到了。歸無咎修行之余,唯一掛念的就是此事。但是一連七八個月下來,此事始終沒有消息……
Ps:過渡章節,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