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難得的是,這《空蘊散神經》竟與御孤乘念念不忘的所謂“流星墜北極”的秘境氣象,極為貼切。仿佛一者為體,一者為用;一者是道術宗旨,一者的演示發明。以此為倚仗,與股神自以為第三門道術的根基,必在此處。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觀察《空蘊散神經》篇目序文,言道此經分為上、中、下三卷。而御孤乘所得的僅僅是中卷。
然而,似乎是屬于御孤乘的氣運到了。
半年之前,就在他云游到一處名為“昆山”的孤山時,卻偶然遇見一人。此人名為玉離子,據御孤乘自己在碑文之中贊譽,此人資質器宇之高,不在他之下。
更離奇的是,雙方一試道術,竟爾有相通之處。原來,此人所修道法之中,有一門恰好就是《空蘊散神經》的下卷。
一番交談之下,兩人決定交換道法。如此一來,二人都將各自掌握《空蘊散神經》的中下二卷。事后兩人更是約定,以后無論是誰得到上卷,俱不藏私,雙方同修完法,互鑒互惠。
御孤乘為人也大方得很,更主動言及門戶之內,有一大十九小、總共二十處劍谷秘境之事,邀請這位“玉離子”做客,觀覽北極天這二十處于《空蘊散神經》大有印證之功的秘境。
只是因為所修功法的緣故,在這位“玉離子”拜訪北極天時,恰逢御孤乘到了閉關清修的時間。御孤乘為示誠意,便把每一座秘境之中自己的經驗所得,全部著錄,立下一塊石碑。
以使這位一見傾心的友人“玉離子”得以一邊觀覽劍谷氣象,一邊參考御孤乘的所得,二者相濟,事半功倍。
而歸無咎現在所處的這處小界,正是“玉離子”此行的第一站。因而御孤乘在詮釋碑文之余,又留下一片雜記,仿佛故友傾訴。
看上去御孤乘似乎對這位“玉離子”極為信任,就連自己修道途中的種種履歷、機緣、心念變動,都坦然言之不疑。
此處秘境,自北極天處的出入口,只有為數極少的幾位身份甚是尊貴的人,才能自由出入。而半始宗這一頭,除卻高柳三人偶然將此地當成后院來使,同樣無有旁人知曉。因此御孤乘立下碑文,也不虞為外人發覺。
如今這種種掌故,卻在陰差陽錯之下為歸無咎所得。
其實歸無咎也不知道的是,御孤乘與這位“玉離子”約定的,是以一年為期。若是歸無咎晚到數月,此間這塊石碑,自然就會消失。
歸無咎暗暗思忖。御孤乘雖然將這位“玉離子”贊作不亞于己,但此人若非鳳凰一族那人的化名,自然擔不起御孤乘這一贊譽。但是此人必定也不會較御孤乘相差太多,至少不會大于荀申與自己的差距。
歸無咎回憶《三十六子圖》之中的人物氣象,很快腦海中就浮現出三四個“嫌疑”對象。這“玉離子”的真實身份,不脫于這數人范圍。
《空蘊散神經》,《空蘊散神經》……
既有“空蘊”二字,對于空蘊念劍劍氣遺跡又極為相通,還分為上中下三卷……另外,御孤乘對于劍墟遺跡的領悟,著重于劍法變幻之妙,而對于心劍之法,涉獵不多。
回想起當初精研商洛派經典時所見的異象,第三、第五兩位道尊的最后一戰,最終第三道尊的空蘊念劍劍身,鉆透北極天,浮現荒海之中,化為劍典;而第五道尊的劍鞘卻斷成三截,不知所終。
這《空蘊散神經》的根腳,不言自明了。
但是,這也意味著歸無咎先前判斷似乎有誤。
原本歸無咎以為,那成就劍經萬余言,足以使得“元玉精斛”之煉化提升二十四載的商洛派經典,就是三截劍鞘之一。
現在看來,此事另有玄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