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燭靈巧目”衡量出二人戰力,設若一人三寸,一人六寸,二者相差一倍;那么雙方的實際戰力差距,就是三維相乘,八倍之數;若是“燭靈巧目”量度的長短相差三倍,雙方的戰力差距就是二十七倍。
以歸無咎剛剛所觀察到的那一群人而論,氣機顯化一尺二寸的那一位,戰力便相當于五寸八九分的那一群人,至少八至九人聯手。
但是這依舊是紙上談兵。若是實戰出手,修為較低的八人精神、反應、戰術選擇,俱被壓制,極難發揮自己的全部實力。縱然是打上十回,恐怕依舊是修為更高的那人,捉到機會,將聯手的一方各個擊破。
除非有一門陣法,能夠將那八九人的力道完全統御合一,不漏分毫,所謂的“平分秋色”才能成為現實。
所以此寶較為準確的用途,還是體現在一對一的對抗中,知己知彼。
但是即便是如此情境,依舊有兩大疑難。其一,對方身上所懷寶物,會影響到“燭靈巧目”的氣機升降。這流澤等人出于功利的母的看,或許是一件大好事;但是對于歸無咎來說,卻是一樁缺憾。其二,不同種族之間本力根基的差異,也會反映到“燭靈巧目”之中,而不能加以鑒別。
這本質上是這一寶物妙用未純,對于外在的干擾因素未能盡數剝離的緣故。
歸無咎心中暗道,出了秘境之后,將此物交由小鐵匠研究一二。若是能夠將之改造成能夠排除一切外力干擾,準確反映所觀察之人道術根基之高下,那么此物的價值就大大提升了。
到時候,以此物觀測紫微大世界中的頂尖人物,尤其是《三十六子圖》中的天才,那幾乎是能把每一人能力都量化排序,實在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就在這一邊思索,一邊飛遁的過程中,歸無咎忽地一愕。
此時他一身神意,正是處于非常松弛的狀態。但是就在歸無咎面前,一片幽森冷寂的密林之中,一點綠意憑空出現眼眸中一道翠竹、一絲氣機占據了歸無咎視野之中的正中心。看刻度,一尺三寸五分。
這是“燭靈巧目”照在人身之后,顯化功用的體現。
歸無咎面色登時嚴肅起來,立刻將神識氣機擴展到最大,彌漫原野森林,正身對著目中“綠竹”的方向,沖刺過去!
果然,二三里距離一閃而逝,歸無咎終于感到,在一株二三十丈高、兩人合抱的老樹上,藏著一絲淡淡的氣機。
歸無咎暗暗搖頭,沒想到獲得“燭靈巧目”之后,這件寶物給自己的第一次貢獻,不是衡量追襲獵物的價值選擇,而是作為一件感知法寶,幫助自己發現了一個潛匿深藏的修士!
在歸無咎往那大樹之上撲擊過去的一瞬間,樹上潛隱之人知曉自己已經暴露,動如離弦之箭,加速遠遁。
此時方才看清,此人身軀矮小矯健,一身黑袍,正與自己一般,是一位執“爭符”的修士。
歸無咎心中大奇。他此時是“孔明”的裝束,而非“謝玉真”的傀儡之身;再者說,就算他是“謝玉真”的面目出現,此地是他剛剛進來不久的第三層空間,自己還沒有大展拳腳,應當并沒有這么大的“名聲”。
況且,此人顯化出一尺三寸五分的氣機,在怨靈界中絕對是屈指可數的人物,歸無咎先前所見之人中,唯有馬振、炎青山、以及剛剛和流澤四人聚在一處的那位孔雀一族修士,和他處于相近的層次,縱有勝負,也是半步之間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