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諸妖族、諸宗門之賓客,眼界不足者,亦難免此弊。在其等看來,歸無咎、阮文琴再如何了得,也無非是法力更加雄厚、所能波及的范圍較常人更遠;神兵利刃速度更快、威力更大、變化更多而已。他們事先再如何縱其想象,也難以揣摩出歸無咎與阮文琴之斗,會是現在這幅光景。
在此輩眼中,神通到了極處,唯有返璞歸真,簡明直接,威能方宏;又或者直接操控法寶飛劍,呈其變化。諸如擬像化形、千幻百變的手段,只是看上去花哨,終究是隔了一層,難免華而不實,威力多多少少要打些折扣。
但歸無咎的清泉溪流,銀魚化劍之法,卻在眾人心中形成重重一擊:這模擬形物的神通,其蘊藏的威力絲毫不比直接出手為小,反而又額外包容了一絲難以言喻的玄妙之意,可謂徹底顛覆的諸人的認識。
阮文琴雖暫處守勢,但是她那遏制萬劍的暈暈之華,介于有形無形之間,同樣是匪夷所思,深不可測。
唯孤峰之上,馬援、孔萱、余荊等大族嫡傳,從中尚能窺見一絲玄妙,自感眼前一戰,啟發甚大。
除此之外,又有心思單純如藺文者,本不在意高下之分,而是活用了“真宏二象儀”之妙用,將自家的“視角”挪轉至歸無咎或阮文琴一人身上,等若感受到了親自下場作戰,是何等滋味,無不大呼過癮。
可是隨著歸無咎、阮文琴的驟然消失,這一切亦不得不暫時中止。
摩羅力境之中。
歸無咎、阮文琴面目相對。
一身力量提升至極限之后,歸無咎步履堅定,沿著那一條直線,緩步上前!
這是歸無咎迄今以來的斗戰之中,節奏最明快,下手最果斷的一次。
若是以往的歸無咎,更加注重變化的可能性。此時必當以“空蘊念劍”等神妙手段,正面破解阮文琴的“拆招”,不至于將這短兵相接、勝負立現的神通,直接動用。正因為他如今道術兩端俱臻圓滿,才終于看破所有神通、秘術之間的名相之差。但能為我所用,便無高下之別,盡可信手施展。
而獲取相對優勢之后果斷動用“摩羅力境”,亦是近日思路開闊之后,新產生的構思。
二人之間的距離,穩步縮短。
終于,拳鋒相對。
但出人意料的是,阮文琴的身軀,竟是一觸即碎,化作虛無。
歸無咎一怔。
摩羅力境的獨立空間,亦應聲而解,重回現世世界。
在旁觀之人眼中,歸無咎、阮文琴,消失了一瞬之后重新出現。但是阮文琴的立身方位卻自東而西,無形之中挪轉了三四百丈。更有細心之人望見,阮文琴的眉心之中,多出一枚若隱若現的圖案,疑是一枚六葉小草。
摩羅力境,這門得自于魔尊的高明神通,被正面破解,卻是歸無咎未曾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