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道之中有極為霸道的五個字,在大世界中廣為流傳
一劍破萬法。
這五個字,在今日似乎已成為極普通的贊譽之詞。哪怕是二三流的宗門,若是某一位劍道修士,劍術神通甚為高明,倚此斬破強敵。旁人皆會贊一聲“一劍破萬法”,以為推許。
實則罕有人知曉,劍道之中,有形之劍的極致,是真的能夠破盡萬法的!
這一劍既出,敵手若是以任意神通來抵擋,倒也完全使得;但是你那神通法門抵御完此劍之后,也將被徹底破去。
當然,若是敵手道行實在太強,其神通層次之高,已臻至渾然一體、密而不疏的至高境界。這一劍斬去,無法破去其神通根本。譬如臨海擊潮,縱以大法力將海水擊退數里、數十里外,不消頃刻間,那水勢便能再度涌來。
但這是需要時間的。
敵之神通暫時被破,到能夠自然而然地練回本身,至少需要十二個時辰時間。
而我之御劍之法,卻是信手來砍,使用極其靈活,只消法力能夠承受,便幾乎沒有任何限制。
十二個時辰時間,足足可以擊出百萬劍、千萬劍……敵手又有多少神通,能夠往里去填?
古“空蘊念劍”中的劍鞘一門,更是實相劍術的極致。
乍一看來,這“一劍破萬法”的御劍之道,運用之靈活、代價之微小,與其威力之宏大幾乎完全不成比例,似乎較歸無咎一年動用不了數次的“空蘊念劍”正體還要實惠幾分。若真是劍鞘壓倒了劍身,倒是真的成了輕重顛倒、買櫝還珠了。
但無論是紫薇大世界中,還是九宗道傳,如今劍術一門,皆是往形上務虛之道上走。哪怕是辰陽劍山八脈劍道,也并無一脈有形實劍之道。
這是因為這一脈劍傳,逐漸彰顯出不容回避的缺陷。
你有“一劍破萬法”;我亦有一力回敬。
只消不動用任何神通道術,混同一身精氣神奮力一擊,便可與此實相劍術戰成平分秋色之勢。如此一來,縱然你將這門劍術修煉到極致,遇到旗鼓相當的對手,便也只能演變成消耗本元之局,而失卻了一擊克敵之功。
在數個紀元之前,修道界中的神通斗法,尚未講究三寶合一。一位修道之人,或許道術神通甚是精湛,但肉身卻有可能極為孱弱。比斗之法,無外乎以法寶、神通遙遙相擊,正身卻相隔甚遠,極少有短兵相接的時候。那時候,這實相飛劍之法練到極致,真所謂無往而不利。
而隨著道術發展,這一缺陷漸漸被補足。縱如秦夢霖斗戰風格以精密變化著稱,其實她筋骨肉身,同樣臻至完美。若有需要,以此迎敵也未為不可。
這一重道理,尋常的近道大能也未必知曉,是歸無咎元嬰境后對于空蘊念劍感悟更深,這才漸次推演出來。
此戰微妙之處,還不僅在于“一劍破萬法”五字。
此時歸無咎此時心中徹底明悟。
這御孤乘的戰法,幾乎與作弊無異。
遺留荒海的空蘊念劍“劍身”原本損失較重,而御孤乘、玉離子二人一舉攬獲“劍鞘”三分之二,論基礎是御孤乘二人較多一些。但歸無咎的空蘊念劍經由“全珠”推陳出新,吞噬百家經典,雖然尚未徹底大成,但論境界之高,已反超御孤乘二人之上。
此時歸無咎感受分明。無論是御孤乘也好,還是這金甲分身的主人到來。其劍術距離天衣無縫皆差了最后一步,皆不足以鎖住諸如“摩羅力境退步均衡”這一頂尖層次的神通。若要做到這一步,非得補足上卷《空蘊散神經》、得到第五道尊完整傳承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