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如秦夢霖所言,自陰陽洞天內一試之后,歸無咎的狂飆突進之路暫時畫上一個逗號,轉而重新回到修道人“山中方幾日,世上已千年”的迂緩節奏之中。
忽忽然已是十二載過去。
道行之上的修為補充,寄望于百年后先“下界”后“飛升”的一行。歸無咎這十二年的苦修,更著落于斗戰法門上,而非打坐苦修。凡事料敵從寬,他已經做好了“清濁玄象”現世時御孤乘、玉離子再來攪局的準備。
有了秦夢霖這一道術上旗鼓相當的對手,二人推演,對于諸法門中的實戰手段,重重梳理,步步精煉。
生殺之間的法寶之用、非同于擂爭之處的差異,亦得以各自糾正修繕。
細數歸無咎不見于擂爭比斗、而實戰中卻能大放異彩的手段,無非四類。
其一是由傀儡“謝玉真”、天祭器“歸墟”、越衡宗真傳令符組成,功在正兵,正面提高自家攻守之力的神通道術。如今歸無咎身份既然彰顯,越衡宗真傳令符自然也可取來使用,毋庸遮蔽。
此等法門無異于堂堂正正之師,可堪作文章之處甚少。“歸墟”初次露面時或可收取奇兵之效,但一旦顯露之后,旁人皆知你有一門甚是了得的防御手段,此寶之用途,固無外乎正兵之列。
其二是暫時超越本身功行的秘手底牌一類,諸如“云中正二”印中所藏天玄上真法術,以及璇璣定化爐暫時困敵一瞬的手段,此等法門,不得已而用之,亦無甚多著墨處。
真正鉆研變化、用力甚多而又大有進益的,乃是第三、第四類斗法。
第三種斗法乃是歸無咎寄予厚望的構思,乃是憑借“反吞雙子珠”與“拾遺書簡”結合,在一定情境內反復穿梭瞬移、時隱時現的手段。此戰法之根本完美的“反吞雙子珠”祭煉而出之后,其形跡縱連天玄上真也能瞞過,最是巧妙無端。若是狹路相逢,歸無咎自信縱是遇見御孤乘這一層次的對手,其也不易對付。
但是既往歸無咎心中總有一重顧慮,那就是此術一出手便要建功。若有心思細膩、遇變不亂之人,暗中猜出此術之奧秘,那么此術神效,便要大打折扣。
這是歸無咎自秦夢霖處得益甚多處。
陰陽道中許多法門,極能收變幻莫測、若虛若實之效,斗戰之中移形換位,仿佛鬼魅漂移。仔細比較,與歸無咎的“反吞雙子珠”戰法異常神似。當初陰陽洞天中與歸無咎爭斗時,秦夢霖自嫌此等手段未足建功,是以并未使了出來。
但是此等妙術,于歸無咎而言卻不啻于瑰寶。將之練成,不過是短短一刻鐘的事;但歸無咎與秦夢霖二人,每日抽出半個時辰,推敲此法與“反吞雙子珠”戰法的融合混一。前后歷時三載,終于在許多環節臻至真假難辨的程度。
歸無咎心中自信,縱然是遇見洞察力堪比荀申的對手,其也絕難想到真正關涉要害的空間穿渡本領,須得以事先埋設好的外物為憑。只消非是大能修士在一旁觀戰,那這一戰法,已可算是顛撲不破。
至于最后一重手段,卻是歸無咎與秦夢霖二人的獨到之妙,雙方各有進益。
歸無咎本命真寶,乃是全珠遺蛻。
本命真寶此物,本是需要隨著修道之人功行提高,功行每進一層,依次逐步鍛煉。
因歸無咎情況特殊,金丹二、三、四層顯微無間、真我不二、懷抱歸一的精微變化早已完成,道行提高,始終卡在第一關“圓成自足”上。故其本命真寶在其結嬰之前,方才一口氣豁然貫通,連過四關。對于此真寶三百里內運轉變化,歸無咎固然了然于胸;然而論精諳純熟,卻反較步步成立的秦夢霖遜色一些。二人同修此法既久,終于將此真寶之妙用,進一步發掘至增無可增的程度。
尤其是各色專門針對飛劍法寶遙相攻敵的手段,專門修成的干擾秘術,卻對二人之本命法寶全然無用,更是早當預備好的手段。
除了這四重手段之外,又有一樁值得注意之處,那即是生死一搏的關鍵時刻,若是元嬰遁出體外,歸無咎、秦夢霖二人的本身正體,依舊有相當于金丹極限的修為。突然一擊,堪為奇兵。對于此事的思考與借用,歸無咎、秦夢霖亦作了深入推演。
除了歸無咎的絕大進益外,秦夢霖亦是獲益良多。
當初陰陽洞天之中一戰,歸無咎已是察覺彼時“阮文琴”對于“心陣靈眸”的駕馭,略顯生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