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明博面上光華一泛,似乎十分振奮。將半卷符書交由歸無咎之手,笑言道:“子今日后,你我便是一家人了。事不宜遲。那就請農師兄引歸長老到五方元宮去。到了歸長老大功告成的那一日,再大開宴席,闔宗同慶。”
悄無痕跡之間,尚明博對歸無咎的稱呼,也從“歸道友”變成了“歸長老”。
歸無咎笑言道:“那就借尚掌門吉言了。歸某萬事皆已周備,三日之后,閉關破境。”
……
星門所提供的閉關之所名為“五方元宮”。
歸無咎本擬這是一處宮殿,暗道若是自己吸納天地精氣的規模超邁先賢,拘束于一隅之內,是否會有規模不足之弊。直至親身望見之后,這才釋然。
所謂“五方元宮”,其實是一處秘地,論地域之大,遠遠超過歸無咎先前見過的任意一處凹陷小界。
之所以名為“宮”,是因為其中東南西北中五方,矗立著五塊百丈高低的巨石,宛若一方宮殿的地基規模。
這一處秘地,雖鑲嵌于星門山門之中,但是引動氣機,五方合一,幾乎到了方圓千里之外。就算是十余位明月境修者一同嘗試破境,也不至于互相爭奪氣機,壞了破境過程。
中央這塊巨石之上,歸無咎灑然而坐,將四份大藥依次取出。
兩件紫玉葫蘆,兩件圓底銅壺,四件高頸玉瓶。
三日時間內,歸無咎已布置了內外四道上乘法陣。反吞雙子珠則交由小鐵匠駕馭,保證破境之旅萬無一失。
抬首望一眼天上風云,歸無咎心中默念:時機已至。
服藥一劑。
天象立變。
歸無咎終是一步邁入其中。
身體被“點燃”,萬千天地精蘊,灌注己身。
真正嘗試破境之時的感受,果然與上玄宮“小五行天墟”中的演示略有不同。
當初演練破境之時,在“枯榮之變”的道心感悟升起之前,歸無咎是并未有太大觸動的;好似整個破境之旅,自己只是一個完全無關的局外人;但是真正走出這一步后,自己的身軀卻是有“溫度”的。
一起一伏,一動一靜,一升一降,內外相循。
似乎重新回到母胎之中,至真至淳,既屬物我兩望、亦屬物我相得。
不知過了多久,那一份“主客顛倒”之妙境終于如約而至
自己已并非是扎根于天地之間的草木、人物、奪一世璀璨,興衰寂滅中走過一遭;而是跳出這一層依附,領略天地之古意。
如此心境,綿綿若存。
又持續了不知多少日后,歸無咎心境重遭一轉,山河用固之象由實轉虛,重新觸及血肉本真。
同時,一個念頭自心中浮動:
該當到了續藥之時。
此念生時,歸無咎竟不由生出一絲恍惚之感,抬首望了一眼這混冥天地。
這意味著看似輕描淡寫的破境過程,已然持續了一年之久。
當初歸無咎以“小五行天墟”嘗試破境之時,憑借此寶妙用,足可將三載而有余的破境行功過程,壓縮至三十六日。
剛剛依據歸無咎的感受,閉關中所經歷的時間,不過與上一回的演練相若一枯一榮,前后一十二日;或許,這一回親身破境,還要更流利順遂一些,好似上次更似真實,而這次卻是在演練。說是一十二日,還是借鑒了上回經驗,往多了去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