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無咎既然說有把握做成,那就一定能夠成功無論此事在驚幻口中有多么艱難。
姜敏儀真正心神蕩漾的,是三座碑文之上所開示的武道秘辛、真幻間的緣法本末。
這是“道境”之后的玄妙。
大道無盡。
紫微大世界武道所謂的“祖域”之地,修行之法門雖然各不相同,但是最終都講究壯大人元之精,斬分天人,鼎足而立。可是這一境之后的步驟,在那蕓蕓天外的大能中,卻形成了分歧。
道境之后修行的要義為何,碑文中語焉不詳,似乎其中妙理,非下界所能知之。
只知依照路數不同,大致分為兩派。
其中一派,走的是純粹的壯大真我、精純均煉的道路。
這一派以為,既然道境之前的修行根本,便是將有情眾生之性靈精蘊,發揚光大、甚至視作一“小宇宙”,與天地相等。那么此后的修行之法也同樣如此一切我身之外的天地物象所能演化者,我身皆能為之;一切我身之外的造化之奇所能孕育者,我身皆能效之。獨尊人元,最終亦必能牢籠萬有,打破一切差別,執掌道術幽玄。
而另外一派卻以為不然。
這一派以為,雖然吾之身心,仿佛宇宙之演化,儼然與天地鼎足三分;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應當拋諸外用、一切以一人之身心為本。一人一心之力,也并非當真能夠匯通一切、全取造化神韻。
一己之力,終究有涯。
有一中必有一外、有一上必有一下;空靈之外,當有實體;我相之外,自有“非我”。當于分別之中,明其界限,內外各取其一。我之身心性靈固是根本,但是于我之外,當有一點“外物”核心,以為證道之倚傍。
用這一點“外物”,模擬象征宇宙古今,煉制出一尊“外象之精”,與我身相對,最終相與為一,相反相成,成就那至高至玄之境。
這兩條道路,都有成道可能,這是毋庸置疑的;得法難度,亦大致相若。
前一條道路,是逆天而行的死中求活之路。對于修行之人悟性機緣,要求之高,幾乎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等候數個紀元,遍求周天諸界,也未必能夠生出一個此等人杰。
后一條道路,看起來要具體切實一些,似乎行走起來較為容易;但其實不然。
所謂與“我身”相對的“非我之心、外象之精”,同樣是一個極為空虛的概念。到底是如何煉法,本是羚羊掛角、無跡可尋,且每一人都有所不同、相互獨立,前人之法不足為據。有踏上此路之人,尋訪千萬載,遍歷千百界,亦是可憐無補費精神。
其實不難猜出
所謂“武道”一門,空空蕩蕩,唯我唯真,自然是走的前一條道路;而仙魔諸道,無此執著,自然是走的后一條道路。
二者并行不悖。
只是天意難測,最近數個紀元以來,情形忽然發生變化。
仙門序列,忽然崛起奇特的一脈。
那一脈的修者,自幼年起便重視煉成一件寶物,與丹嬰之變相伴而生,號稱為“本命法寶”。
須知武道之外的其余諸道,雖然寄心外物、營造法寶的,為數不少;“本命法寶”,也并不算是一個陌生的提法。
但是在既往仙門之中,只是將自家用心最深、蘊養最厚,又或者是心意寄托的一件寶物,稱為“本命法寶”;卻并如這一脈中,將“本命法寶”作為一個獨立殊象、載道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