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法若是運用巧妙,在斗戰中發揮的價值,簡直高到不可思議。
但可惜的是,如今的歸無咎,只有遁來之功,而無返回之力;所以此物功效,大大打了折扣。
來去二途,所倚仗的根本道理有所不同。
本身像將歸無咎引來,是憑借“相感相容”之力,類似于最高明的空間法門。別說是歸無咎,就算是最嬌嫩的嬰孩,平空穿渡一趟,也不會感到任何不適。
而那溯回遁返之功,卻蘊藏著極為強盛的破界之力,除非道境大能方能受之無礙;就算是天玄上真,只怕也輕易消受不得。元嬰修士貿然嘗試,結果只會是神魂俱滅。
若只有半程之用,此法雖多出一件護身底牌,但對于歸無咎的幫助,并不在斗戰之中。
試想,你若在斗戰中動用了此法,便只得先借道武域,然后憑借各處地脈傳送陣原路遁返。若是那戰場在一處冷僻之地,你一旦退去,只怕一年半載也無法返回原地,等若是徹底退出了戰斗。
再者,論及防御底牌,歸無咎有“反吞雙子珠”等許多重寶在手,縱然遇見天玄上真層次的敵人,亦難以奈何于他。這一門周游兩界之法,多他不多,少他不少。
此法的真正用途,不在于防御保命,而在于深陷某處有去無回之地時,有一種可靠的從容遁走之法。
歸無咎心念一轉,立刻想到了此法門的兩種用途,倒也甚是關鍵。
此時二人對此界的一切,終于明悟透徹,圓融無暇。如驚幻所言,是到了返回之時。
但如何離界之法,卻并未如約映照于心。
姜敏儀略帶疑惑中地定睛一望,看是否有什么關鍵處被自己忽略了。
目光四顧,卻見這一方天地,經由雷雨洗禮之后,地下極深處蘊藏著極盛的生機活力,漸次發散出來。對于走上第二條路武修而言,必是一處極為適合修行的所在,相當于仙門中最頂尖的洞天福地。
但除此之外,也無有其余異常。
就在此時,距離雕像不遠的三座石碑,忽地發出金芒萬道,射沖斗牛。
二人急忙走近觀之,其上文字,似乎要從碑上浮起,顫動不休,儼然化作活物。
歸無咎先是一怔,然后笑道:“作一個甩手掌柜,倒也甚好。接下來的事,就勞煩敏儀你了。”
姜敏儀淡笑道:“就算我資質駑鈍,有你這正主在此講解,又何懼之有?”
這方天地的妙意,二人都了然于心了。
武道中新立道統,固然是決定其氣運升降的關鍵轉折。但這并不意味著武道中的后輩修者,盡數要轉修此道。人之天資稟賦各有差異,何人適合走古武道的內求唯我之道,何人適合走新立下的外象對證之道,尚需仔細篩選,此其一也。
這方地域,經由電雨洗禮之后,活力迸發不說,且不知蘊藏了多少適合培煉本命真寶的寶材,可謂一座無盡寶藏。但是此境的興發蘊養尚需時日,若是一次性涌入太多人,卻有可能超越了其承載極限。此其二。
慮及于此,這方天地冥冥中留下的“解法”便是本界界主姜敏儀,閱覽三座石碑上真法本文之后,憑借自己的理解,化作一篇“二轉”之文。
然后將那“二轉之文”傳授于真武之域,作為一道考驗的門檻。
資質秉性,于此法貫通契合者,自然能夠明悟其理,然后才能入界修行。
石碑本文與“二轉之文”的關系,差可比擬作越衡宗《通靈顯化真形圖》本體與十三家內門真傳。
姜敏儀雙目垂簾,口中念念有詞。
約莫一刻鐘之后,姜敏儀心中有數,終于道:“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