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邑上真聞言略感詫然,旋即與路艱上真對視一眼。
之所以說這個抉擇強人所難,根本原因在于時間實在太短。歸無咎道緣高妙不假,但是這等玄虛難測之事,往往到了最后關頭,立在歧途之前,心中方能生出明確感悟。再不濟也要焚香沐浴,獨游養心,終在某一個瞬間福至心靈,做出決斷。
三日時間,未免太局促了。
路艱上真略一思忖,道:“莫非道友是通過其他法門,度量出了此寶用度之多寡?”
歸無咎點頭道:“正是。若歸無咎所料不錯,依那小界地域,吾寶當燃去三分之一之數,方可維持兩氣均衡。”
二位上真聞言,面上都浮現出一絲驚訝。
如此,可謂極重之代價。但歸無咎好似全不介懷一般,果斷投入下去。
孤邑上真緩緩言道:“若是如此,吾等宗門之內,當有補報才是。”
路艱上真出聲贊同,略一思索之后,言道:“諸宗天玄境的殺伐手段,道友盡可觀之。若是要借用器物輔佐,亦聽憑自取。”
這是最直接的思路。
既然歸無咎將可用一十二個時辰的秘寶,輕易便投入了三分之一。那么令剩下的八個時辰效率更高、事半功倍,顯是當然之義。
孤邑上真道:“這是我等權限之內能夠為道友做的。諸位上尊出關之后,必然另有補報。”
歸無咎也未謙辭推拒,這是隱宗應有態度,并不稀奇。
路艱上真又道:“如今輔界之爭的比試章程,已落在吾輩手中。某倒以為,此事并不宜越俎代庖。還是請秦道友、魏道友、荀道友,馬道友、孔道友等諸宗嫡傳,量明己力之后自行抉擇。吾輩所為,不過是盡可能探知消息,通曉敵情而已。”
歸無咎聞言,立刻稱是。
此言十分有理。輔界之中如何斗法,的確該當由即將參戰之人自己做出決斷,而不當由旁人閉門造車。
商議已訖,歸無咎便要告辭。
孤邑上真卻立刻一擺手,笑言道:“且慢。既如此,不勞日后叨擾。另有一事,不如一同知會歸道友有一位客人,正駐于本宗,與路艱道友是前后腳的功夫來到。稍后歸道友可與之一晤。”
略微一頓,孤邑上真又補充道:“本已說好了。勞他等候三日,以待道友做出決斷之后,再來拜訪。既然歸道友這里一言可決,那自然也不必耽誤了。稍后他便會前來相見,歸道友在此稍后便是。”
歸無咎心中一動,緩緩點頭。
孤邑上真、路艱上真二人,一同告退。
約莫等候了一盞茶功夫,只見一道清光縱落,未見其人,先聞其宏闊聲:“上一回清濁玄象之戰后,與歸道友一別數十載。久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