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歸無咎單獨為她演示。
這意味著,除卻歸無咎之外,她是第一個見到“正解”之人。
起手處的次序未必相同,這也無妨。譬如一尊塑像,先從頭顱塑起,還是先從雙足塑起,并無大礙。關鍵是連結點的“選擇”。
此時在木愔璃心中,同樣將三千枚碎片,依形標記,默數為一至三千號。
歸無咎的演化次序,有條不紊;而木愔璃回憶道途,曾經所歷,躍然目前。兩相契合,甚可稱異。
眼前可見,在木愔璃心目中的“四十三號”的碎片正上方,七百二十九號靠了上去,緊緊貼合在一起。
“四十三號”碎片,具體的神通之象是一種鋒銳烈氣,宛若午時烈日當空朗照,散而不聚卻又極有侵徹力。較之庚金劍煞,鋒芒稍遜,但是更加脫略形跡,變化萬端。
木愔璃清楚地記得,自己掌握這一道法訣,是在成就靈形之后的第三年。
習得此法之后,后續與之相關的法訣共有兩種,差可擬合為一,穩固次序。
其中之一,是一種似油墨、似重水的“混冥之象”;按照此刻之標記,是為“五百二十七號”。這兩種法訣,似乎蘊含著異常契合的調和之意,龍虎相繼,剛柔相持,可以演化一類威力不俗的神通路徑來。
事實上木愔璃也正是沿著這一次序著手修煉。
而另外一種,卻是一種氣象極為宏闊的奔雷神通,是為“一千四百二十二號”。其與五十七號相契,大中見小,小中見大,亦暗藏了非同小可的調和之功。但是木愔璃反復衡量之后,以為此類法門盛則難久,于是并做出這一選擇。
做出這一決斷之時,木愔璃心中破有成算,以為自己做出的抉擇,一定是最優解。
但眼前清楚可辨,在歸無咎的演示之中,“四十三號”之后的最優正解,恰恰是“一千四百二十二號”,而非“五百二十七號”。
在這一步上,自己略微差了一些……
九十九號之后,二千零一十三號、七百零四號、一千五百八十八號的抉擇,自己亦曾有過遲疑。
這一步,同樣是走錯了……
……
順序姑且不論。
前前后后,在早先得法尚十分自由之時,面臨抉擇凡千百,如此類明顯差異,最終歧途者,共有二十七處。因這二十七處差別,最后三分之一的千余“碎片”,已呈積重難返之勢,走上另外的道路,也就事所必然了。
有些環節,明明最初的直覺是準確的,但是仔細推敲之后,卻有“多思轉多私”之弊,最終走上了歧路;這是最令人扼腕的。
其中最可惜的一個錯處,木愔璃幾乎已按照歸無咎如今示現的“正解”,著手修煉下一門法訣。但是她那一日心意忽動,萌生了外出游歷之意。最終一番周折之后,卻反而做出了錯誤的選擇。
若無此節,她最終成就法訣之數,當足足多出至少二十五種。除歸無咎之外,當可穩穩占據越衡宗古今第一的位次。
有遺憾,亦有欣慰。
同樣也有十五六處關鍵抉擇,本來十分復雜難解。最終木愔璃“任意而行”,卻僥幸走對了路。
今日觀之,心中不免有三分僥幸,三分溫暖。
望了一眼眼前之人,木愔璃心中佩服不已。
三千妙法,一步不差。這是如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