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行倒是識得四人,武鉉熙,馬援,孔萱,陸乘文。
宗禮道尊沉吟道:“造化之奇,曉諭天機……”
李云龍和席樂榮不在榜上的原因,宗禮道尊亦能大致推斷出來。大約是武道、龍族斷界自守,不入一界之秩序的緣故。
但最令人震動的,是這榜單之上,竟有半數的人物,是超出宗禮道尊視野之外的。
從人物服飾、精神氣象上看,這半壁江山分明同出一源,和歸無咎、軒轅懷、魏清綺頗有歸一之旨。
一位人劫道尊的神思智識,何其了得?
宗禮道尊心意默運,回顧往昔一切事,立刻便捕捉到許多蛛絲馬跡
隱宗一方,已在甚為久遠之時,便尋得了這一道圖卷。
思慮良久,宗禮道尊才道:“湛衡道友是如何尋得此物線索的?”
湛衡子依舊是笑吟吟的神色,貌似平淡的道:“我族中有一卜算秘法,號稱‘你知我知’。世間機密,只消知曉之人超過一個定數,持定此法之人,自然能夠明悟于心。這一定數,隨此術之精研,而逐步縮小。”
此法初入門時,這一“定數”自然大極;而推演之極致,自然歸之于“一”。換言之,若推演到極限,一樁機密,只要有超過一人知曉,而持此“你知我知”之法門者,便自然能夠了然于胸。如此一來,等若世間之事,在此人面前更無奧秘可言。
如今鳳凰一族“你知我知”之法層次,顯然并未臻至極境;這一數字,乃是三十六。
隱宗一方,對于這一機密固然甚是看重。除卻四位道尊,不超過十位極得力的天玄上真,孔雀、天馬兩族之首腦、心腹,以及名列榜上者本人外,外人決然不知。按理說這消息泄露的風險微乎其微。
然而道法玄奇,在木愔璃、杜念莎、寧素塵、游采心、韓太康相繼知曉了圖卷之事后,“你知我知”之法的底線便被觸及,超越了三十六人之限。
當然,此法能夠生效的另有一必要因素,那就是所推演者必須是與自家息息相關之事。若無因果,那么縱然越過人數限制,亦不能生出感應。
而此事卻是完全滿足條件的。
玉離子作為榜上有名之人,抑且排名靠前,使得鳳凰一族與這一機密構成了聯系。
聽了湛衡子這一番道理,宗禮道尊忍不住抬首一望。
以他的智慧,如何判斷不出。這所謂的“你知我知”秘法,唯有藏在暗處,才能發揮最大效用。而今日其竟然毫不避諱的告知自己。
雖然眼下圣教與鳳凰一族乃是友盟。但是雙方交情,顯然也沒有到命運攸關、呼吸與共的地步。
湛衡子似乎對于宗禮道尊這一望略無所覺,道:“此卷排名,可令身在榜上之人知之。再者說,有了此卷對照,排兵布陣也好有個參考。遇見新面孔時,也不至于手足無措。”
宗禮道尊面色微變,道:“湛衡道友的意思是……”
湛衡子一副理所當然的姿態,高聲言道:“歸無咎也就罷了。或許他際遇道途,別有分說。但魏清綺既能參與第一次清濁玄象之爭,其余人自然也能夠照例行事。”
宗禮道尊沉吟道:“若真是來上幾人,還真是不易應對。”
李云龍、席樂榮、林弋、玉玲瓏固然是極得力的生力軍,但是畢竟雙方比斗有一十八陣之多。若是占圖卷半壁山河的九宗修士參戰,圣教難說占優。
但略可稱異的是,宗禮道尊口中說是“不易應付”,但是面上卻并無憂色。
湛衡子又道:“關于那一處……也有了結果。觀察了他的反應之后,兩族上下皆以為,九宗上下不通,當為定論。所定方略,一切照舊。”
宗禮道尊目中光華一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