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御孤乘、秦夢霖二人,心意流動,各有非常體驗。
對于秦夢霖而言,她知曉三十六子圖甚早,又與歸無咎有合丹之緣,所以眼界開闊,非復往日。無論功行進益,前路方略,還是心中假想的對手,都潛移默化的發生改變。
但此時此刻,她心意之中,卻有一種“就實而虛”的變化。
一個念頭驀然明晰。
無論視野再開闊,世界再宏大,而陰陽道與巫道之間的糾葛淵源,依舊是不容輕忽的。尤其是兩家的第一嫡傳,抑或說將來的繼位之人,正面一對一交手分出勝負,其中的后續影響,興衰變化,依舊深遠之極。
從這個角度說,御孤乘,是她“合適”的對手!
至于能否戰而勝之,秦夢霖自有非常信心。盡管,此時在“龍骨”之上對峙,她并非沒有察覺出御孤乘額上劍光隱然,顯然道行之上又有著非凡進益。
她的倚仗,可不僅僅是“宿命身”一類的防御手段……
御孤乘心中,亦泛起漣漪,同時不失清明澄澈。
除卻巫道與陰陽道的糾葛心照不宣外,這一份心意,更可名之為“洞明解脫”。
自揣摩歸無咎劍術與自家《空蘊散神經》劍道,明悟“劍術唯心”之至理,御孤乘立刻敏銳的認識到,歸無咎所持之道,似乎較之自己更加接近劍道神通之本真。如無意外,對方在此道之上的突破,當會領先自己一步。
這也是御孤乘由是砥礪奮發、和玉離子形成分歧的原因。
現在看來,他似乎是做到了。
其中的道理也十分明白
若是自己同樣取得突破,那就至少未落下風,面對歸無咎,亦有一戰之力。
可是,這一念被剖析細微
這一條道理,果真靠得住否?
一個念頭,亦或者說“猜測”變得愈加明晰起來。
自己遇見“軒轅懷”,因此偶然機緣,道術上才有了非凡進益。但是歸無咎……為何就一定會按部就班的循序前進呢?
這個預感看似十分荒謬,似乎有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之嫌,大違御孤乘道心剛健之理。但是此時立在這“龍骨”上,這一念頭卻又十分篤實無疑:似乎歸無咎同樣也有非凡機緣!
自己雖道行大進,但前進步幅若不能構成差別,那么自己依舊略處下風。
所以,更合適的對手,是秦夢霖。
除卻御、秦二人之外,其余兩方百余修士,都驚奇的發現。自二人落位之后,這具“稱心如意”似乎產生了微妙變化。似乎二人所立足的“肋骨”,陡然膨脹了數倍一般。
這當然非是事實。兩條“肋骨”,依舊好端端的立在那里,別說大小,就是色澤氣象也并未差了分毫。
但這也非幻象綺念,而是一種特殊的直覺。
心意明達如玉離子,魏清綺,已然敏銳的發覺。兩道“肋骨”雖然形貌似乎一變,但是卻依舊處于微妙的平衡,好似天平兩端,不偏不倚。這所謂的平衡關聯的,自然是入陣之人的信心了。
雙方皆以為尋到了“合適”的對手,所以信心也是一般無二!
可以推斷出來,若是二人信心有差,那么示現在外的,便不會是這特殊的“平衡”之局。
一時間,領會這一重微妙者,皆垂首沉思不語。
面對這突然冒出來的“稱心如意”,隱宗一方固然不滿,但圣教中亦有數位妖族出身者心中腹誹,只是囿于身份不便明言罷了。直至此時,心意明達者才發現此物果有不可替代之價值。
原先擬定的對陣之法,雖然號稱“無悔無憾、各盡其用”。但是事到臨頭,依舊有微妙差池。
你以為自己是奮勇無懼,其實卻是稍稍勉強;你以為是棋逢對手,其實心中或許有著微妙的心理優勢,著實未盡其才。只是這一線差別,并不彰顯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