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此時已然遲了。
只聽“嗤”的輕微一聲響動,然后胸前微微一刺痛。
荀申最善攻隙擊弱的一門神通,已然中的!
同時荀申一擊遠遁,已縱身里許之外。
利大人面色微變,稍一權衡,在荀申如弓弦蓄勢而返之前,終于還是動用了“丹元振本”之術。
見利大人果然走出了這一步,荀申不再遲疑。
觀山,九連環。
一,二,三,四……
勢如破竹。
一切變化都已終止,沒有任何懸念。
觀山九連,九弋九振,恰似一一對應。
固然“九弋”須得保留最后一次機會,不能輕易動用;但利大人卻能以自斬幻術抵過了。所以二人爭斗,恰好能完全抵擋住荀申的最強手段。可是此時此刻,丹元振本之法被意外的浪費了一次,所以此戰結局,已不問可知。
利大人最后一次氣機衰落下去,果然并未恢復。
在觀山第九擊及身的一瞬,利大人不能抵擋。
一道尺許大小的素符飄然出現,托住利大人身軀,虛空騰挪于十里之外,避開了這沛然難御的一擊。
除去之前試探性的交手,真正分勝負的時刻甚是短暫。不過區區十余息,本次清濁玄象輔界之爭,最受矚目的爭局之一,已分出了勝負。
荀申深吸一口氣,倒是并未現出太多喜悅之色。
他這一門“五火心苗”,固然是極高明的幻術。
其中之精義,其實自歸無咎和御孤乘當年陰陽洞天之中所得甚多。認真說來,御孤乘那一門三位一體的斗法,對他借鑒不小。
不過,話說到底,如“三分歸一隅”、“吊息存神法”這般支撐一人超越承受極限的法門,畢竟稀少;隱宗之內,也不易尋見替代法門。再者說荀申本身之道行,也并未臻至無暇至境。所以這一道“五火心苗”神通,雖然爆發力極足,但是也只能做到在輕描淡寫間將一身法力發揮至幾乎滿盈的地步。
再往前走,便是雷池了。
就荀申自家而言,此神通的是豐沛圓滿不亞于“觀山”的高明絕著,不容任何人小覷;但若說“超越極限”四字,到底不能。
換言之,此術雖強,若是利大人將一身道行潛力完美發揮,當是能夠抵擋住的。
之所以結局大相徑庭,勝敗就此分野,原因有二。
其中之一,自然是荀申的“知道”。
對于這一戰的意義,荀申認識更為深湛,這一點是利大人所不及。
正因為認清了其背后所負擔的一切,所以此身此心、方能真正全力以赴。
倒不是說利大人便有所保留。捫心自問,他自然也是認為自己已竭盡全力了,對于荀申這對手,更沒有一絲一毫的輕視。但是此等心意加持,層層加碼,無有止境,有固然勝于無。
縱然你自以為已經動用了一百二十分的全力,但是對方有額外動力支撐,便有可能發揮到一百二十五分。
以對方的更高標尺來衡量,這自然成了另一種意義上的“未盡全力”。
但若僅僅如此,還不夠。
若僅有這一條因素,那么荀申至多打得自信一些,從容一些,甚或隱隱約約占據些許優勢。若是一舉致勝,終究還差了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