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歸無咎在圓中踏步,自然不至于沿著中線,左一步、右一步,同步增加;他的行步是全無規律的,似乎每一步皆是迎著那劍術的最佳應對之法自然行走;有時候連續在“陰”的一半連續走上數步、乃至十余步;但是隨著境地牽轉,片刻之后又在“陽”的一面流連數步。
每每到了一千二、二千四、三千六這般整數時,終是左右均衡之局。
大半個時辰之前,正是歸無咎在二千四百步上依舊維持平衡,蒲方輿、蚩南云、武行空三人,才不約而同稟明諸永宸,急召六位同道觀覽。
歸無咎眉頭微皺。
其實在這懸空一劍落下時,歸無咎心中有兩個念頭。
其中之一,是道心明斷,進入如同迎戰軒轅懷那般的最佳狀態,將自己的一身道術底蘊發揮到極致,每一招皆做出最佳應對。
另一個念頭,卻是隱隱感覺到這懸空劍術其實奈何不得自己,也并非意在與己為敵。隨著自己的心性趣味,自由發揮即可。
獅子搏兔亦用全力。
更何況辰陽劍山盛名之下,久居九宗第一,歸無咎怎敢怠慢。所以毫不猶豫的動用了第一種應對辦法。
可現在歸無咎感到,雖然在這般斗劍中自己也時有所得,拾取了不少劍術精蘊;但若再這般斗了下去,只怕五十年、一百年也分不出個結果來,甚至一直熬到九子得道之會,都是有可能的。
盡管真如此做,劍意浸淫之下,其實功行增長極快;歸無咎一身法力也大有可能攀登至瀕臨破境的層次想不到苦苦追尋的修煉速度問題,竟無心之中又尋得了一件破解之法。
但歸無咎顯然不會做如是選擇。
浸淫許久,歸無咎已然隱隱明悟,這一劍和自己纏斗許久,就是要有一個“分別”。恐怕唯有用第二種辦法,才能顯出“分別”。
于是。
歸無咎一改策略,憑借自己的興趣愛好,既往經歷,自由施展。
不過一盞茶的功夫,歸無咎敏銳的看到了差別。
就“斗法”本身而言,完全是一如既往;憑借志趣心意,依舊能夠從容抵擋。
圓形玉臺,陰陽兩半。原先自己的步伐落下,始終呈現均衡之勢;但是改換策略之后,腳印落在右半邊也就是“陰”的一面,愈來愈多了。
平衡終于被打破。
又過了一刻鐘,歸無咎連行一百二十八步,盡在“陰”半側。
此時此刻,這一枚黑白劍陡然一收,光華聚斂。
而第二枚若有若無的劍光,卻明晃晃一搖,幻化作一道劍術神通,打了下來。
這一回歸無咎已有經驗,純憑自家志趣應對。
果然,六百步后,是踏步于陰面的腳印愈來愈多;千步之后,同樣呈現出一百二十八步連陰的景象。
然后,那五色輪轉的第三劍……
只是這一次步調節奏相同,著法難易相同,唯有結果卻有所差別。最終千步之后,盡數歸于明亮透徹的“陽”面。
以歸無咎的聰明睿智,自然能夠猜出剛剛是經歷了什么事。
兩座山崖之間,諸位近道大能竊竊私語。
蒲方輿上真低聲道:“存本復一;意在象先;心為劍主。歸無咎的劍術,歸宗正位,當是‘殺劍’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