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軀同樣是高下無極,與天地同巨,并不較來人差上多少。
龍云微微一笑,似乎詫異道:“道友倒是自負。”
他親身出戰,料想九宗四位天尊就算不是一齊出手,至少也是二人迎戰,以二敵一。
未想,是姜成鹿一人現身迎敵。
姜成鹿淡然道:“不試上一試,如何知道高下?”
升云臺正中蓮臺高座,僅余季蒼生、諸永宸、東方晚晴三人。
卻見諸永宸微一側身,對著東方晚晴言道:“不知道境之中,飛升前后,其中差別微玄,東方道友能見幾分?”
東方晚晴微笑道:“知其大略而已。”
諸永宸道:“哦?”
面上毫不掩飾,浮現起一抹驚詫。
他之所以發問,原本是想探知東方晚晴是否有一線之感應。但是所得到的回答,卻是出乎意料。
“大略知之”和“隱有猜測”、“望見端倪”可完全不是一個意思。
“大略”二字去了,其實便是“知之”。
九宗屹立紫微大世界三十六萬載,成就道境大能四十余人。能夠達到窺見上下玄妙、雖未飛升卻明斷上下虛實的層次,除卻各派初祖之外,至多不超過六七人。
諸如原陸宗洪初玄,藏象宗嚴侗暉、衛子衿,越衡宗冷鏡霄,皆在其列。
當代前后腳成就道境的兩人,諸永宸自問對于自己和東方晚晴之深淺,也是心中有數。
平心而論,二人根基相若。
最保守的估計,他們兩位比之歷代天尊,無論如何也當在中數以上;說是位在前列,也無不可。
但是距離了悟幽玄的最強的六七人,依舊差了一些。
但是辰陽劍山當世,卻有一非凡機緣。
那就是軒轅懷降世。
劍主季蒼生早已秉持一種觀摩妙道,借由觀法觀人,所得的收益非同小可。
諸永宸也是如此。
在軒轅懷降世之時,他尚是真君境界,只是道行早已登峰造極,只待機緣一落,便是破境之機。其后,觀軒轅懷降世之形跡,他忽然心中明悟,閉關二百載,終于一舉成道。
所以原本以他根基,尚差一些的幽微處,竟也由此得以不足了。
上下差別,自忖已有所得。
若非同樣有非常之機緣,東方晚晴只怕難以臻至與自己相同的境界。
季蒼生原本目光渙散。
此時聞言,忽然明眸清亮,微笑道:“反正不時便要揭曉。東方掌門姑且言之,只當對一對答案。”
東方晚晴淡笑道:“四維之外,天空亂序。輕重快慢,顛倒難追。”
季蒼生眸中精光一閃。
沉吟有頃,道:“縹緲宗……東方掌門若是奠下根基,自然能夠攬得氣運機緣。”
似乎就是為了驗證答案,龍云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