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東方掌門趕到。
南宮真君、梁真君、寧真君在一座風景秀絕的孤峰上,略備薄席,招待東方掌門。
席間,將陸乘文攜來的聯絡文書展示。
其中利弊,也都隱晦的加以提及。
以越衡宗三位真君的眼力,自然能夠看出與隱宗、妖族幾方,以宗門名義結盟的重大好處。
單純以斗戰之能的視角看,似乎九宗高高在上,并不在意土著之力。除非那些個妖族有降世妖祖助力,方可道一句“舉足輕重”;否則尋常力量,并不放在眼中。
其實則不然。
為友與為敵,其效用是完全不同的。
若說為敵,九宗道境遠非本土人劫道尊所能企及;至于近道境界,哪怕第一流的大妖族中,動用任意秘法加持,也難望及九宗真君之項背。雙方差距,似乎較之道境大能更大。
但若是為友,九宗作為更高明的一方提綱挈領,約莫能夠起到一種近乎杠桿的效用。
譬如說許多事,唯有近道層次能夠做到;本土天玄上真功行再遜,到底也是近道境界。以陣法、器道中的許多手段而論,單純堆疊施展之人數,便有可能將所持之道大大推進一步。
再者說,深入本土之后,就算將土著道傳中的珍稀名物搜集供奉,便可以替代九宗傳承中許多滅絕舊物。無論是丹道、器道,都有可能迎來一個大發展。
這并非道宗或妖族本身的底蘊,而是借其為杠桿,對于紫薇大世界的利用更加充分了。
可是三位真君不得不有所顧慮。
再有,明知有這許多好處,三十六萬年來九宗一直低調隱世,豈能無由。
這緣由,便是九宗初祖,對于玄渾琉璃天和太質之氣的經營規劃。
終有一日,太質之氣充盈圓滿,一舉釋放,將紫微大世界換過新天。到了那時,本土道術傳承和妖族傳承,誰能歷劫維新,誰將衰亡湮滅,誰也不敢打包票。
或者說,此事發生之時,已是不知多少個紀元之后的事情了;本土文明中的人道、妖族傳承,說不定早已滅絕,被新的道統和宗門取代。
但沒有誰敢拍胸脯,說事情一定如此,絕對沒有意外。
要想最大限度的獲得利益,自然要結永世之盟。
但是萬一太質之氣流布的那一日,今日結盟之宗、族并未滅絕。那么等若接下了一樁大因果。
閑敘一陣,東方掌門微微一笑。
忽自袖中取出一物。
寧真君接過一看,不由訝然。
原來,書卷之中所錄,同樣是一封結盟符書,正是隱宗、孔雀諸族發往縹緲宗之物。當中文字,與發往越衡宗的這一封大同小異。
當日東方晚晴與羋道尊等人修道甚久,也有些交情。故而留下了一件聯絡之法。
直接用以通傳本土與九宗,稍有不及;但若是通過三生陰陽洞天,來到東南界域,那聯絡之法便能將信物直傳于縹緲宗內。
在陸乘文出得陰陽洞天的一瞬,身臨荒海之時,便將此符書發出了。
東方晚晴笑道:“我到越衡宗來,本是要請貴派立一個章程,且看諸位信心幾何。不想三位反倒來問我。”
南宮掌門一怔。
旋即想起,雖然令寧素塵傳訊縹緲宗,但是東方掌門還是來得十分迅捷。前后間隔,只是盞茶功夫。
他還道是寧素塵忽然性急,動用了挪遁秘術。
此時才省悟,原來是東方掌門主動趕過來的。
寧真君沉吟道:“信心幾何?”
“此言從何說起?”
東方晚晴微笑道:“前日聽諸位言說,歸無咎拓展道術之途,已然功成?”
“若是果然功成,借用一百八十分之一太質之氣便能破境,那么就整個紫微大世界而言,太質之氣亦未必需要完全充盈一界。能夠達到紫微大世界本元氣機的一百八十分之一,豈不是達到了最大規模的修道資糧?”
“就算純用舊法,與新法之間道術深淺,略有差別。但舊有法門,本是‘窄門’,須得根基臻至甚深境界,方有破境可能。到時仍維持一‘玄渾琉璃天’,規模較今日大上二三十倍,料想就算九宗道傳遍布一界,資質卓異之人再多,也足夠用了。”
寧真君等三人聞言詫然。
他們雖然也曾振奮于歸無咎的“高論”,能夠令道行稍遜之人亦有破境之機。
但是卻從沒想到,這一法門會徹底更易九宗前賢關于太質之氣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