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界密室之中,歸無咎盤膝而坐。
身前二尺之外,一粒明珠熠熠生輝,當空浮動。
歸無咎心中坦蕩,這是道理之常。
當初因三劫蓮之毀,墨珠之緣以為替代。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此物之用,在歸無咎坦坦道途之上,必然會盡其助力。
前兩回動用,涉及三生陰陽洞天之秘,魔門四經之緣起,皆是非常重要的機緣。
在當初自孔雀圣祖、陰陽道主處得聞逆宇玄石的下落后,歸無咎曾經心中有一個隱隱的念頭
是否巫道之行依舊有些許紕漏,最終還是需要此物遮漏補缺。
但是這一切并未發生。
如今歸無咎玉鼎失足之缺被徹底補足,道術臻至增無可增的極境,背后勢力、助力亦彌漫廣大,主流道統無不收攝。但歸無咎并不相信,鏡珠所剩下的最后一次機會,就這樣“節約”下來了,甚而成為自己的“備用底蘊”。
這并不符合緣法因果之理。
時至今日,一切昭然。
歸無咎心中默念。
鏡珠光華,愈來愈盛。
直至充盈于十余丈內外,無所不入。
這光澤甚是奇妙。
十余丈范圍之內,周遭的水泉山石,都映徹入骨。其較之日月之輝光強盛了千百倍,那山石本色深墨、深黑,此時在強光映照之下,似乎都成了透明之物,昭然明白。
而十余丈之外,這些光華卻似并不存在,依舊只聞泉水叮咚,一片清冷寂寞。
歸無咎心中微訝。
前兩回動用“鏡珠”,過程都是爽利無比。求取魔道至高經典,求取紫氣欄關破境機密,心念一動,所求之物便自然成型,映照入身。
但是這一回,卻似乎有些波折,令自己等候許久。
足足百余息之后。
鏡珠光華,盈盛到了極點,幾乎完全泯滅了十余丈內外、一切事物的輪廓差別。然后就在這“白茫茫”的一片之中,忽的顯露出一個人形輪廓。
素衣赤足,宛若一個過客,在歸無咎身畔緩緩走過。
就在這一瞬間,歸無咎心意一盛,仿佛進入閉關清修,神思涌動到了極致狀態,在推演空蘊念劍又或者其余的大神通道術。
但是其實歸無咎腦海中空空蕩蕩,連他自己也不知道這驟然洶涌的神意,用到何處去了。
祥光一散,歸無咎心意之潮,驟然回落。
同時,腦海之中,也多出了一篇文字。
文字之中,將紫薇大世界環心,稱作“根本界”。
遁返根本界的手段,已然得了。
仔細觀閱一遍,歸無咎心中暗贊。
當中深奧因果,此時大明。
回返于外,有兩樁難處。
其中之一,那“根本界”的方位、形狀,本來是一極為奇妙的存在。
按照陰陽道主之譬喻,此“象”似乎是紫微大世界這一“環形”的正中空缺處。這一說法不能說錯。但是同時,此“界”又在紫微大世界的外圍,渺渺虛空之上。大致形容,類似于紫薇大世界這“玉玨”的“外環”。
這并不是如陰陽洞天同道一般,將甲乙兩處連通;“根本界”的莫名之地,跨過整個紫薇大世界的半徑,將“內環”與“外環”兩處空間連通。
而是內環便是外環,外環便是內環。
非是道心明練之人,極難領悟。
所以這疑難之處,便由是凸顯。去時尚不覺得。但是來時,卻并非相當于紫薇大世界中的某一地去往某一地,而是更相近于從紫薇大世界之外、空間亂流中回返。這一過程,需要有道境層次的抵御力。
絕妙的是,在紫薇大世界之中的人,哪怕是所見甚深、大致查看出紫薇大世界之輪廓的地步,也難以看穿遁入和回返的巨大差別。
正如陰陽道主。他那一具分身,其實只是相當于本身法力千分之一;欲要回返,自然無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