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無比堅信,就在先前不久,自己絕不可能是李云龍的對手。
而這短短的時間內,自己的道的提升,便是縹緲宗道術的鏡法觀照了。
縹緲宗道術……
魏清綺神念之中,靈光一閃。
站在更高的立場上,魏清綺似乎覺得,縹緲宗的道術,似乎有所不足。
九宗道術,大多繁復萬變,源流極廣。唯有盈法宗與縹緲宗,法尚簡明,持定一法以為根基,更不必多學神通變化。
盈法宗與縹緲宗,皆未完道。乍一看來,似乎規模相若,只是擅長的領域有所不同而已。
盈法宗攻擊力強橫無比,但一日僅有一擊之力。
縹緲宗面對任何敵手,皆是一守、一攻,不必仰仗其余變化。
表面上看,盈法宗所能達到的極限更高,但代價更大;縹緲宗取舍平衡,兼顧兩端。歷代九宗道爭中,對于縹緲宗的防御本領,其余八宗也無不稱道。
但這是以過去的眼光看。
既往九宗琉璃天之爭,從未有過圓滿之上的熱媒;就算是圓滿境界,平均算來也不過是十五六屆方才能夠出得一個。仿佛一件量具,本身只有一升之量,對于容積在其之上的兩只葫蘆到底所納幾何、差距多少,并沒有精確的概念稱量差距。
如今英杰輩出,上限被大大拓展之后,等若有了新的標尺。
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魏清綺陡然生出一念
縹緲宗道術所能達到的極限,似乎略有不足。
盈法宗日夜二經,哪怕是距離圓滿境尚有一線微差的人物來施展,也能對于除了軒轅懷、歸無咎之外的其余圓滿之上構成威脅;以自己必敗且完全失去戰斗力為代價,也能對圓滿之上造成不可輕忽的元氣損傷。
如果說盈法宗是激進的路線,那么縹緲宗就是均衡的路線。
在攻守兩端,縹緲宗“有無之道”能夠生成的攻防極限,雖然較最激進的日、夜二經遜色一線也理應僅僅是一線而已但也應當是尋常道術輕易不能企及的高度。
唯有如此,才有底氣一法定江山,持定一攻一守之力,不必仰仗其余。
平心而論,在圓滿境之下的交手中,縹緲宗“有歸于無”的防御力層次之高,是配得上這份期望的。
但圓滿之后乃至圓滿之上,這個“刻度”似乎縮水了。
御孤乘、李云龍等掌握道術真流、或雖未掌握,但實際具備這一層次戰力的人物,算是高出一線;面對這一層次的人物,縹緲宗有無之道理應能夠周旋頂和;如若不能,便是有負一法獨尊、不及其余的尊崇地位。
甚至顛倒過來比對,就算面對歸無咎軒轅懷,也當能堅持相當長的時間。
魏清綺繼續神思飛動,立刻找到了原因。
原先縹緲宗道術的最高境界,是“圓滿境動用圓滿法”。
換言之,即縹緲宗道法完道,而施展此法之人同樣是圓滿境界,法圓滿,人圓滿,兩者才能臻至最高境界。
但實際上,縹緲宗尚未完道,即“法尚未圓滿”;但魏清綺的境界,卻達到了圓滿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