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即言道:“你方才已在最契合的方向,演盡三萬萬種變化。若是再無突破,那這一戰便只有平手告終。”
同境界中,立刻能夠觀摩明白二人方才之比斗的,不超過五人。
就算未入此門的圓滿之上者,一時三刻也未必能夠索解,惟有事后推演,方才了然。
玉嬌龍所持,并非“大道”;那所謂的“一收”之法,其實只是“小道”。
既是“小道”,卻能做到天衣無縫,水潑不進,任何第一流的神通都無能為力,這明顯不合常理。
明白可見,若是此法不破,玉嬌龍的戰力在圓滿境中幾乎到了水滿則溢的境界。就算是圓滿之上,如果不用“真流”、“破限”兩大類的法門,只用常規道術,也極難將之一舉擊潰。
其中必有破綻。
這個破綻,杜念莎看到了。
玉嬌龍法力聚攏的速度,能夠做到比回流合真還要快,很明顯不是尋常的氣機感應、法力操縱之法門能夠做到的;就算是神意控制,也完全不及。
這是給自己施展出的法力,賦予了特殊的性質變化;然后利用“同質相引”瞬間合流。
面對玉嬌龍,縱是圓滿境中浸淫極深的木愔璃、林雙雙,在其正式破境圓滿之上前,也不易取勝;但若是軒轅懷出手不必本人親自出手,只消派出一個僅有圓滿境界的分身稍作觀摩后,甚至不必動用壓箱底的兩大絕學,亦能輕松戰勝玉嬌龍。
道理何在?
因為當年和歸無咎斗陣之后,辰陽劍山道術已經到了一法觀照萬法的境界,“道演萬象”,殆非虛言。
軒轅懷只要看清玉嬌龍氣機性相之秘,然后營造出相似性質的氣機迎敵。
而玉嬌龍的“一收”之功,自然難辨敵我,將軒轅懷所營造的氣機當做自己的氣機收納入身。如此,豈不是開門揖盜?
只要稍稍作些手段,便能將玉嬌龍一舉制服。
而這二元相生推演無窮、以一家道術為元胎推演天下萬流之宗的法門,除了當年的當事人歸無咎、軒轅懷外,只有束玉白見之,由杜念莎發揚傳承。
并且,這道術極合藏象宗的“二元生化”之旨,可謂妙道天成。
二十余年來,杜念莎以荀申提煉的隱宗道術為練手之物,反過來映照藏象宗道術。大的變化門徑,“走通”的演化道路,已經成型了一半。臨場合用之時,便能現場推演出來。
只是掌控之精微準確,較之軒轅懷尚有不及,所以必須要反復試錯。
所以勝負關鍵就昭然若揭了。
玉嬌龍的“一收”之法作為關聯鎖鑰、這特殊的神氣性質變化,是否在杜念莎已然完成的“一半”之中?
若在,那么杜念莎便可仿照軒轅懷的路徑,一舉擊潰玉嬌龍。
若是不在,杜念莎便決不能勝。并且杜念莎雖法力極厚,卻也勝不過龍族。先前一邊推演試錯、一邊作戰,消耗也較玉嬌龍為大。若是玉嬌龍不肯作和,一意消耗下去,反倒是杜念莎多占敗面。
杜念莎沉吟半晌,忽道:“我想,我的運氣應該不錯。”
聲音清淡,并無絲毫喜悅自得,反倒是有一線惋惜。
因為她深深的知道,這道由歸無咎、軒轅懷兩位站在最高處的人物合力開啟的大門,門檻高到何等地步。眼前這位,竟然通過思索自身道術的破綻獨立窺見一絲門徑,是何等的不易!
玉嬌龍雙目一瞇,似乎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