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歸無咎僅有元嬰境界的法力,那縱然劍道精微勝過,在絕對的力量等級差距面前,也不會有絲毫作用;而將法力拓展至近道境后,看似依舊遠遠不是第三道尊的對手,但卻達到了撬動影響第三道尊神通道術的“下限”。
為自己爭取到了形同靜止、最寶貴的一息。
在這一息之后,歸無咎的劍意便會立刻被淹沒。
在空蘊念劍的交映回響之下,五感所知,無處不是劍意;在這份空間靜止的妙韻中,往來古今,紀元之變,亦被完全打通。
歸無咎的心意,宛若長江大潮,打破了既往已降“剛健生動”的最高層次,達到“雄心慧眼,靜觀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奇妙境界。
從其模模糊糊之處,豁然明朗。
辰陽三問,分成八法,皆是從道術中著手;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人人皆要如此。
空蘊念劍。
得之于紀元之前,上古之世的前賢遺澤,此為過去因緣。
發揚成就于歸無咎之手,成為攪動大爭之世的斬關利劍,此為現在因緣。
新的秩序建立之后,這將是一家拓展大道門徑、接引有緣之人的大宗的鎮宗基石,此為未來因緣。
三段之下,當各自兩分,各有兩種道路,匯成八枝。
“現在”因緣的兩分,在道術分。
這一路知見,也是前番和第三道尊戰后,才體貼出來的道理。
九宗道術,講究“道術一體”、“道術相須”。本門嫡傳,在邁入靈形境時便要參悟“劍心輪臺”、“通靈顯化真形圖”等手段,奉行一道為宗。
歸無咎的空蘊念劍形下脈絡俱成,自然而然也會從“神通”中衍生出“道術”來,成為修道上善法門。
但歸無咎卻會留下一重變化,那就是不將這“鎖鑰”定的太死。
道術相須固是正理,但卻并不強求。
就如歸無咎極有可能傳授親友秦夢霖、木愔璃、杜念莎、文晉元、荀申等人八脈劍道之一一樣,其等本有傳承,習得一劍,只是作為神通的一種。
原本歸無咎以為這是“鎖鑰”未成之時的權宜之計;但如今思慮更深,立刻辨明這是空蘊念劍“現在”門的劃分之法。
是將空蘊念劍作為道術根本,還是作為一藝壓身?
當然,歸無咎立刻想到,此分若得均衡,那“萬法宗”需要另一種層次甚高、且名實之間頗含玄機的功法,和空蘊念劍的功法構成掎角之勢。
“未來”因緣的兩分,在生滅分。
空蘊念劍的威力,本就是劍術神通中殺傷第一,瞬息之間殺人于無形。
但是有正必有反,有象斯有對。
隨著歸無咎的空蘊念劍層次愈高,其殺傷之外的妙用也愈來愈加彰顯。其實空蘊念劍每一層次后如“余音寄情”等手段,便暗藏著否極泰來的余波;歸無咎劍意感知、分化震蕩的法門,儼然達到了第一流的專門感知神通亦有所不及的境地。
漸次推演下去,空蘊念劍雖由“殺”法而起,最終卻必有流光溢彩、生機勃勃的一面。
在兩種道路的偏重和選擇,亦構成了一種兩分。
其實經過九合宗悟道、昌營星密修等幾件大事的鍛煉,如“現在分未來分”這兩種心神中早就有了模糊念頭的道理玄機,歸無咎閉關七載,焉有不能參悟明白之理?
這蛋殼之所以不曾被打破、過去現在未來三分八道的形下法門遲遲不曾立下門廓,根源還是在于對于“過去分”認識尚淺的緣故。
歸無咎習得空蘊念劍,推演進化。整個步驟皆由“念劍演化圖”助力。
因得法之易,所以對于其中淵源精微之處,便不能見得。
這其中微妙,唯在此時此刻,仿佛時間靜止的一瞬、觀察到自己的空蘊念劍和第三道尊劍意交織成的一線“頓挫”與波瀾后。
歸無咎豁然開朗。